在農民不買或少買化肥的同時,國內化肥行業似乎陷入了“有價無市”的困境。
位于山東臨沂的山東省臨沂復合肥廠已經停工,目前工廠已經出租。附近一位居民表示,早在三四個月前,這家廠就已經停止生產了,工廠都回家了。
“鉀鹽的上漲,對很多復合肥企業是致命的打擊。”山東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運生說。他透露,他們曾對臨沂地區復合肥生產企業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年產3萬-5萬噸的小肥料企業60%停產,10萬-20萬噸的開工率不足40%,50萬噸以上的減量30%。
“漲價是正常的,但是漲這么高是非常不正常的,對生產企業的影響主要來自終端用戶農民,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孫運生說。
孫運生的說法得到了眾多同業的認同。“復合肥企業受到兩頭擠壓,陷入困境。”浙江聯大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榮華說,該企業是浙江最大的硝酸鉀生產企業。
在余榮華看來,一方面是鉀肥價格上漲,去年紅色氯化鉀賣1800元/噸,如今已經是4700元/噸,而且還很難賣;另一方面是農民不接受,需求變成真空,于是生產復合肥的生產廠家只能壓縮產量或者停產。
“這樣一來生產成本再度增加,比如10萬噸的產量,只開工2萬噸,那么這2萬噸折合的成本肯定增加,增加的成本轉移到農戶身上,而農民的購買能力顯然很難承擔,造成惡性循環。”余榮華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處于關停狀態的化肥企業正準備退出這個行業。“就我知道的,上海已有多家復合肥生產廠正準備全額轉讓股權,而山東、安徽等地準備轉行的企業更多,去那里一趟不到一小時可以找到十多家。”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石稱華說。
施肥量減少
可能引發糧食減產
漲價導致的危機不僅限于化肥行業本身,更為令人憂慮的是其可能引發的糧食問題。
“35%-40%的糧食產量是由增施化肥取得的。”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副秘書長杜家海說。根據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中國項目部主任金繼運進行的大量田間試驗,在南方地區,施鉀肥可增加糧食作物產量11.7%-39.1%,而經濟作物產量和效益的增加更高,西南地區在香蕉和荔枝上施鉀肥提增產63%和30%。
沈兵說,化肥的漲價在夏糧播種后,夏糧的豐收并不意味著秋糧形勢就能樂觀。按照化肥增產作用推算,化肥使用量銳減1/3意味著糧食可能減產10%左右。
“磷、鉀類的施肥量減少,還會造成土壤地力的下降,進而危及明年的作物產量。”沈兵說。他還告訴記者,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土地拋荒、農民降低復種指數的現象。
而更為嚴峻的事實是,繼磷肥、鉀肥暴漲后,國內氮肥也出現了爆發式漲價,尿素等七、八月間狂漲七、八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