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國際鉀肥資源定價權緣何旁落


農資網 2008年8月18日 09:30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你們對得起中國的農民么?”河北省政協副主席、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前主席武四海在不久前的一次酒會上這樣質問一位國際鉀肥巨頭。

  但憤怒的聲音并不能阻擋鉀肥節節上漲的步伐。2008年,在前幾年連續漲價的基礎上,BPC銷售聯盟將銷往中國的鉀肥離岸價在陡然拉升了400美元/噸。而即使在這一年,世界鉀肥的總供應依舊大于總需求。

  一些來自民間的聲音呼吁,面對世界“資源寡頭”的壟斷,中國應該有更為充分的準備。

  脫離市場規則的狂漲

  盡管近年來中國、印度、越南、巴西等“新興市場”的鉀肥需求在不斷上升,但世界并不缺鉀肥。IFA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鉀鹽總供應為35544千噸K2O,總需求為33302千噸K2O。

  根據IFA的預測,在2007年至2012年階段,實際上全部鉀鹽生產國的鉀鹽產能均將有所擴大,到2012年,全球鉀鹽產能將達到5030萬噸,在2007年的基礎上增長22%,而同期的全球鉀鹽需求為3660萬噸。

  這些數據說明,盡管全球鉀肥供需平衡處于緊張狀態,但供大于求的局面將持續存在。

  那么,鉀肥價格為什么能夠上揚呢?全球鉀肥資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前蘇聯和中東地區,分別由Canpotex公司(由加拿大PotashCorp、美國Mosaic、加拿大的Agrium組成)、IPC公司(由俄羅斯的Uralkali、Silvinit和白俄羅斯BPC組成)以及以色列的Israel Chemicals LTD等鉀肥巨頭控制。

  近些年來,隨著鉀肥消費需求的擴張,世界鉀肥巨頭們在面對消費國的價格談判中逐步形成了利益共同體。2005年底,中外鉀肥談判甫啟,加拿大PotashCorp、美國Mosaic、白俄羅斯BPC的一些工廠都相繼宣布了減產和停產。

  “目前世界鉀肥市場的漲價已經不再屬于市場規則的范疇了。”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這樣說。事實上,減產和停產已經成為鉀肥巨頭在世界價格博弈中的一個重要籌碼,而市場壟斷中產生的高額利潤已經成為鉀肥暴漲的重要驅動力量。

  節節敗退的談判

  面對世界鉀肥銷售商的價格同盟,中國已經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效果并不明顯。2005年鉀肥談判,在1000元人民幣/噸的基礎上上漲40美元,2006年、2007年分別上漲25美元/噸和5美元/噸,至2008年漲幅更是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400美元/噸。

  不管是“屢戰屢敗”還是“屢敗屢戰”,面對國際壟斷力量中國化肥企業確實是在節節敗退。其中的癥結究竟在哪里?

  中國鉀肥談判代表主要由兩股力量組成,一是兩家占有渠道優勢的老牌貿易企業中化集團、中國農資集團;二是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華墾國際貿易公司兩家貿易企業和中國-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山東省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山東魯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洋豐股份有限公司、遼寧西洋特肥股份有限公司六家生產企業。

  由于貿易企業與生產企業間存在的利益沖突等因素,這10家被國家賦予化肥進口經營權企業的不同陣營間一直存在著微妙的矛盾,其中中化集團、中國農資集團與其余八家企業更是紛爭不斷。為了彌合進口化肥企業間的矛盾,2005年12月,商務部召集鉀肥進口會議,形成了聯合談判進口機制。

  但這個聯合談判進口機制在2008年鉀肥談判中似乎暴露出了它所有的弊端。談判達成的400美元/噸的漲價幅度令人始料未及,沖突也一下進入白熱化狀態。

  “一些國內壟斷企業對鉀肥價格并沒有表現出真正負責任的關心態度。”有專家批評說。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正是國內鉀肥進口企業間的紛爭貽誤戰機,令鉀肥談判一拖再拖,最終以全盤敗退告終。

  “各自為戰”的策略性失誤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參與鉀肥談判的國內“買家聯盟”確實已經四分五裂。

  根據鉀肥談判的“內部規則”,中化、中農外的8家公司不能直接對外簽約,只能與中化、中農的子公司簽約。由于這個規則,“中化、中農外的化肥進口企業這幾年實際上沒有直接拿到一噸鉀肥。”一些參與鉀肥談判的化肥進口企業抱怨道。

  “鉀肥進口權依舊100%掌握在中化、中農手中,這是國內‘買家聯盟’聯而不盟的重要原因。”武四海說。

  而在國際上,由于中國和其他買家各自為戰,面對國際鉀肥“賣家聯盟”咄咄逼人的攻勢手足無措。

  “其實所謂的貽誤戰機根本不能成為原因,關鍵在于談判中的孤立無援。”武希彥說。

  2008年2月,印度化工及化肥部副部長薩馬率代表團訪問中國,其行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尋求與中國在化肥談判上的合作。遺憾的是,薩馬并沒有能夠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數據顯示,中國、印度和巴西的鉀肥進口約占全球的近70%,中、印兩國加起來就有50%。“巴西的鉀肥消費比較分散,但印度化肥由于有政府補貼,我們完全可以與印度結成聯盟,共同參與國際鉀肥博弈。”武四海說。

  他告訴記者,2006年鉀肥談判由于傳出中、印可能聯手的信息,國際鉀肥巨頭談判態度陡變,從“不接受漲價40美元/噸就還要再漲”轉為“漲價25美元/噸”,并迅速簽定了合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薩馬中國之行之所以沒有取得效果,是因為前些年中國享受著世界范圍內的鉀肥低價。“國內一些壟斷利益集團拒絕和抵制與印度聯盟,這種狹隘的視野導致了今年的全盤皆輸。”

  中、印聯手破滅后,國際鉀肥巨頭迅速與印度、巴西談成了625美元/噸的到岸價。4月,中外鉀肥談判以中國企業的失利告終,銷往中國的鉀肥價格超過印、巴,到岸價幾近700美元/噸。

  “戰略短視”導致談判籌碼缺失

  中國之所以在鉀肥談判中敗下陣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在鉀肥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缺乏戰略眼光。

  中國的濱地鉀肥是世界第十大鉀肥生產企業。然而,記者在濱地鉀肥所在的冷湖大鹽灘實地采訪發現,當地鉀肥資源開采實際上還大有潛力可挖。

  濱地鉀肥位于青海海西州冷湖。冷湖發改局局長許吉祥介紹說,冷湖距離格爾木520公里,當地包括淡水、電力等很多基礎設施都跟不上,導致看好鉀礦資源的投資者“有心無力”,這是制約當地鉀礦資源開發的重要因素。

  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少有意愿投資的企業失去了信心。2003年,濱地鉀肥從金星礦業手中以約1000萬元的價格,受讓了大鹽灘鉀礦床采礦權。金星礦業之所以轉讓,主要也是因為覺得“劃不來”。在轉讓時,該礦幾乎無人問津,連續兩次都以流拍告終。

  濱地鉀肥拿下大鹽灘后,進行了從無到有的基礎設施建設。知情人士說:“前4年,公司基本沒干別的,全部精力都耗在基建上面。”

  青海省柴達木綜合地質勘察大隊副總工程師馬林說,盡管青海的鉀鹽儲量不到全球1%,但當地的鉀鹽資源一旦全部開采出來,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鉀肥供給量,有效補給目前的鉀肥缺口,也能增強我國與國際巨頭的談判能力。

  有關數據顯示,盡管通過加大勘探力度等,中國近年的鉀鹽生產已經出現了較大增長,但至2007年,中國鉀鹽自給率還是僅為31%。

  “鉀肥的安全關系到糧食安全,中國應進一步加大鉀鹽開發力度。中國在諸多資源性初級產品談判上的敗績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為戰略布局上的滯后與失誤,缺乏談判的籌碼。石油如此、鋼鐵如此,鉀肥也是如此。”武四海說。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