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農資行業網站或論壇上,不少中小企業陸續發出轉讓聲明或公告。近年來,農藥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多有發生,但如此集中公開"兜售"并不多見,在行業人士看來,這種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甚至有人預測,就在這兩年,國內眾多中小農藥企業將集中倒閉。
中小企欲出售
14個證件,國家定點農藥生產企業,配套設備、廠房、土地,這是桂林某農藥廠的"裝備"一覽。如此家當不算寒磣,因為僅登記證件就價值近百萬元。按行業人士估算,現在申請一個農藥登記證,需耗時2年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環境評估等,成本至少50萬元。
但該廠負責人開出的轉讓價碼卻非常"優惠",只要80萬元。
而另一家廣東省的農藥企業開價則在200萬元以內,主要出售無形資產和農藥定點生產資質。
《農財寶典》記者曾以行業人士身份聯系了幾位廠家負責人,對方都表示愿意出售,售價少則50多萬元,多則400-500萬元,以廣西、江西、山東等地中小企業居多。其中一位負責人透露,感覺最近幾年經營環境越來越惡劣,農藥行業并沒有太大的發展前景,不想再繼續做下去。
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汪建沃認為,農藥企業面臨六大壓力:環保、資金、產品結構、知識產權、農民維權,以及賒銷。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因不堪重壓,紛紛萌生退出的念頭。"以湖南為例,有退出行業想法的企業就有10家之多,占整個湖南農藥企業的17%."汪建沃說。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50家小農藥企業退出農藥市場。"實際數目會更多。"山東某農藥公司銷售總監表示,在山東,近一半的農藥制劑企業有賣掉的想法,一些中小型企業即便沒出手,但已停止了生產。
買家謹慎出手
"雖然有一些小公司想被收購,但大公司不一定看得上。"農資界著名營銷專家梁木森談到,目前很多農藥廠老板都有賣廠的想法,特別是那些年銷售額不到2000萬元、公司證件不到20個的小企業,負責人根本無心再經營。
這些企業出價都不高,但即便如此,仍沒有多少人愿意收購。梁木森說,這些中小型農藥廠"農藥三證"多老化,以一些常用的有機磷(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等)和吡蟲啉類常規藥劑產品為主,并且原藥證件很多都難以激活(因有些原藥證只有登記證而沒有批準證,無法再有原藥生產能力)。同時,國家產業政策對中小企業極為不利,目前的趨勢是扶大滅小(扶持大企業,消滅小企業),將來小企業會越來越吃虧。
事實的確如此。根據《農藥產業政策》以及農藥行業"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農藥企業數量將減少30%,國內排名前20位的農藥企業集團的銷售額達到全國總銷售額的50%以上。并且,環保方面的要求也漸趨嚴格,農藥企業用于污染物排放的治理費用大幅增加。
另一事實是,國內民營企業收購越來越理性,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興林表示,在目前市場低迷、農藥產能過剩、國內農藥企業銷售利潤未能明顯提升的情況下,多數民營企業停止了并購步伐。
西南地區一農資企業總經理何彬則表示,這些中小企業在市場上鮮有知名品牌,若收購他們,今后還要重新建設新品牌。但事實上,一些較大的民營企業手中已經握有不少"王牌",再運作新品牌的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