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過去20多年,中國制造業成功地運用了“引進來”戰略,也有很多企業成功地“走出去”,參與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打造了一批國際化品牌。從海爾在海外布局“三位一體”本土化經營模式,到華為、中興等依靠自主技術創新進軍歐美市場,在全球市場上,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前的中國農藥行業正處于當年制造業所謂的“引進來”階段,但很多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外企的大舉進軍中國,他們怪政府不扶持民族工業,怪外企手段毒辣,甚至埋怨使用這些產品的農民不該崇洋媚外,就應該用國產農藥。
筆者認為,這樣的看法實際上大可不必。不說這些外國農藥對中國農業的貢獻和對農民的幫助,單說對中國農藥行業的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已經十分明顯。
首先,大多數中國企業依靠外企生存。有一點不可否認,幾乎所有國內上市的企業背后都有國際農藥巨頭的影子,國內農藥百強企業大多與國外大公司保持穩定的供貨關系。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農藥外貿依存度高達80%,近3年來出口量每年都在百萬噸以上,占全球1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農藥出口依然以原藥為主,這些原藥,都提供給了國際農藥巨頭。第二點,國際農藥巨頭為中國農藥行業提供了模仿和學習的榜樣。“解決方案”的概念早已被國內企業深刻領會,在使用上反而更加靈活,國內的解決方案,很多都涵蓋了植物營養,這樣的方案更加全面,這一點創新肯定來自國內,是國際巨頭沒有的。解決方案也促進了新型肥料的發展,制劑企業紛紛上馬新型肥料,據統計,國內新型肥料的產業規模絲毫不低于農藥的產業規模。第三點,國際農藥巨頭為中國農藥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產品種類,農藥的專利保護是有期限的,而這個保護期內,很少能有幾個產品的潛能被挖掘殆盡,相反,這些產品到了中國企業手中,往往煥發新的青春,草甘膦、百草枯、阿維菌素等等,一個草甘膦,成就了多少企業,成就了多少企業家。第四點,國際農藥巨頭為中國農藥行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這些人把最先進的管理經驗、營銷理念帶到了國內農藥行業中,并進行創新使用,同樣促進了中國農藥行業的發展。
筆者與某著名外企高管交流,他認為,國內很多制劑企業已經做得很好了,如深圳諾普信、廣西田園、青島海利爾,在很多作物區域,國內企業做得更好。
隨著中國農藥行業的快速發展,有理由相信,中國制造業的今天就是中國農藥行業的明天。優秀的農藥企業也必須開始嘗試“走出去”,在國外登記產品,出口國產制劑。中國制造的價格優勢依然較為明顯,再加上過硬的質量,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