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全文發布。《意見》提出“鼓勵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支持從事商業化育種的科研單位或人員進入種子企業開展育種研發”,并明確指出“企業所在地政府要參照有關政策解決進入企業科研人員的戶籍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缺乏專業人才”是導致國內種業公司研發能力落后的因素之一,今后這一情況有望得到改變。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發生巨變? 拉鋸戰背后暗藏的資金動向!
據介紹,目前種業公司面對“無人可用”的尷尬。除了一些退休專家,就只能找到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
“種業公司很難找到高水平人才,這方面資源的優勢在體制內。”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佟屏亞分析說,“每個公司都聘過不少專家,但效果不好。費用不少,除了給高工資之外,還得管吃、喝、住、田。而且,一般在職的、有一定水平的人家也不愿意去,因為涉及到職稱、待遇、福利等多個方面。能招到的都是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企業又會發愁兩個問題:一個是很難出成果,二是有點經驗之后,人就走了。”
“真正研發資源掌握在國家手中,企業獲得真正的研發人力資源較少,所以上市公司的研發人力資源得不到補充。”中投顧問研究員周思然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意見》的目標實現時間定在了2020年。這導致業內人士對《意見》所能起到的實際效果表示擔憂。
“希望不會因為決策層的人事變動而導致"人去政息"。”某種業公司副總表示,“也希望盡快有更多更細化的具體措施出臺。”
據農業部的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種業市場價值目前已達到550億元人民幣,潛在市場價值很快將達到900億元左右。目前,國內種子企業數量高達8700多家,多以產、銷為主,擁有自主品種權的企業只有100多家,擁有科研能力的種子企業不到總數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