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于大多數種業企業來說,他們正面臨著生死抉擇。這一切,都是因為2010年9月,在中國種業信息網上公布的一則《〈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稿)意見》。這枚在種業投下的“重磅炸彈”,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抬高準入門檻,而且幅度最高達到6倍。據估計,如果按照新辦法實行,種業市場勢必要“變天”,目前的大多數種子企業將面臨或消失、或合并、或轉型的命運。
據了解,之前業界曾有過“抬高門檻”的傳言,但多數人還認為“不大靠譜”。但等到文件一公布,很多人才逐漸對它產生的威力確信不疑。
記者拿到的幾易其稿的一個新版本顯示:申請生產雜交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棉花種子的,注冊資本不得少于3000萬元;申請經營上述種子的,注冊資本也不得少于3000萬元。而目前的門檻分別都只有500萬元,提高了6倍。
如果生產、經營其他主要農作物的常規種,門檻從100萬元提高到了500萬元。若想申請成為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的企業,注冊資金從3000萬元提高到了1億元。草擬的新規定,還對企業的固定資產在注冊資本金中的比例做出了限定。新政策同時還對種子管理的權限,做出了重新劃分,權利上移并集中的趨勢較為明顯。
這一門檻,對絕大多數企業來數都顯得太高了。L種業公司是山東省某科研機構的直屬企業,這家科研背景較強的企業,目前的注冊資金為500萬元。據該公司董事長介紹,在山東,與他同等注冊資金規模的種子企業就有200多家。但是據他了解,一下子能邁過這個新門檻的,實在不算很多。
這些新規定對資金雄厚的大企業來說,并沒有大的影響。一些有積累、上規模的企業,在回答如何理解、面對新政策時,大多選擇了慎重表態乃至回避;不少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優勢的中型企業,則表示正在尋找出路。
記者致電河北某家位列“中國種業五十強”的棉種企業負責人,他一聽記者來意,就明確表示:“這個問題我們不好表態!倍硪患逸^大型企業的負責人,也只是泛泛地表示“將服從政府的決策”。
作為擁有較強科研力量的企業,L公司在這個問題上的表態比較積極。該公司董事長說:“我們覺得國家政策的思路是沒錯的,對規范市場行為是好事,畢竟現在種子市場上企業太多了。下一步,我們可能會聯合其他企業,組成新的公司來滿足政策要求。”
同樣背景下的還有山東專營棉種的一家公司,其背靠的“大樹”是山東某棉花研究機構。該研究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也很理解支持這個政策,我們有可能會擴股,聯合其他企業,然后重新注冊。”
一位種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總結說:“綜合分析,目前來看,大企業、科研院校、地市以上的種子管理機構基本都支持,小企業和縣級種子管理機構反對的聲音大一些!
大企業胸有成竹
現在,楊明一手經營多年的濟南楊氏種業已經成為了歷史。一個月前,楊明剛剛把這家公司注銷了!皣业恼呶覀儾荒茏笥,農業部的人調研過我們,我也表達過我的意見,但是改變不了最后的結果!睏蠲髡f,“今后,我可能就干個體了,給別的企業供種!睏蠲魍嘎,農業部有人私下里對他說,“像我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會允許采取掛靠的形式來生存。”還有些同行,最近考慮在北京注冊,理由是“北京沒山東管得嚴”,但老楊不為所動。無論怎樣,楊明再也不是楊氏種業的老板了。
據楊明介紹,他的企業主要在濟南地區經營以章丘大蔥為主的蔬菜種子,一年下來純利還不到10萬元,勉強能養家糊口,根本談不上發展壯大。按他的話說,像他這樣的小公司,在濟南“太多了”,這些小公司構成了種子企業的大多數。
楊明覺得,他們這樣的小公司應該活下來:“中國這么大,農業的地域性又很強,同樣是洋蔥,南方的品種就沒法在北方種,因此就需要在小范圍內為農民服務的小種子公司!彼X得,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不合理,只限制主要作物即可,對經營小品種的企業應網開一面。
根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2009年的統計,在全國8718個持證企業中,約有12萬人就業。如果20%的企業破產,全國將會有大約2.4萬個“楊明”黯然離場,面臨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