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化肥市場 > 正文

國內化肥行業上演百日“驚魂”


農資網 2009年1月8日 10:48 來源:中國網 【
  “化肥關稅新政出來了。”2008年11月14日一早,本報記者突然接到強煒的來電。電話那一頭,這位湖北宜化的董秘顯然頗為激動,以至于語氣都變得十分急促,但驚喜交加之情和如釋重負之感卻盡顯無遺。
  
  一天前的11月13日晚間,在位于宜昌沿江大道上的湖北宜化大廈辦公室里,強煒剛剛和記者進行過一次長談,而主題就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化肥企業普遍面臨的生存困境。當時的他愁眉不展,對國內化肥業的嚴酷境遇深以為憂。頗為巧合的是,強煒當時就向本報記者談及業界傳聞的一套化肥關稅新方案,并期待該方案成為化肥業的一次“救贖”良機。不料,就在訪談當晚,關稅新政火線登場,且內容與傳聞基本一致。
  
  據財政部2008年11月13日晚發布的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作出決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降低化工行業氮肥、磷肥等及其部分原料的出口關稅,調整尿素、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等化肥產品的淡季出口關稅征收方式。
  
  這是去年年內國家又一次對化肥類產品的出口關稅進行調整,也是化肥關稅連續多次上調之后的首次下降。對數月來庫存不斷高企的國內化肥企業來說,這不啻于是一次雪中送炭;而對下半年來持續低迷的化肥市場而言,這也無異于枯木逢春。
  
  但政策轉向并未就此止步。2008年12月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向上海證券報獨家披露,中央正在考慮一系列舉措來幫助化肥企業脫困,其中就包括改革化肥儲備制度等。
  
  果然,在12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多個促進化肥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重拳”擊出,其中包括:加快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肥價格形成機制;推進化肥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進出口調節,完善化肥儲備調控等。
  
  這之中,“完善化肥儲備調控”被權威人士解讀為國有收儲的一大信號。
  
  種種跡象顯示,在經過三個多月的漫漫“寒冬”后,國內化肥業正迎來絕處逢生般的轉機,擺脫“苦日子”似乎指日可待。
  
  但痛定思痛。在形勢逐漸轉好的今天,回想一下整個化肥業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崩盤”前究竟發生了什么,似乎更有現實意義。多位業內人士和行業專家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反映,除了經濟危機的沖擊外,當初市場瘋狂之際企業在高位接下大量原材料也是造成之后步步被動的一大癥結;而政府9月份不合時宜的關稅政策同樣難辭其咎。對化肥企業來說,這段慘痛的經歷應該成為一次刻骨銘心的教訓。
  
  化肥業“驚魂”100天
  
  2008年原本應該成為化肥企業一段甜蜜的回憶!
  
  據強煒回憶,由于國際油價在突破100美元后持續攀升,繼而帶動了各種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化肥等大宗商品也迎來了一段“暴利時代”。
  
  從2007年底到2008年年中,國內化肥價格跟隨國際市場出現一波明顯上漲。據中國化工在線2008年5月的一項統計顯示,當時國內尿素、磷酸二胺和鉀肥的市場價格分別為2100元/噸、4100元/噸和3600元/噸,分別較2007年底上漲了13.51%、22.39%和24.13%。
  
  而在漲價的同時,化肥出口也開始激增,這給國內農業安全帶來隱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財政部2008年4月17日宣布,在4月20日至9月30日使用化肥旺季內,對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現有出口稅率基礎上,加征100%的特別出口關稅。這是2007年以來第四次調整化肥類產品的出口關稅,也是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調整。此次加征特別出口關稅后,中國化肥出口稅率提高為100%到135%不等。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當然不希望關稅定得太高,零關稅更好,但政府當時調高化肥出口關稅也是基于保護資源和控制國內化肥價格的考慮。”強煒對本報記者說。
  
  然而,高關稅的結果卻是化肥出口一落千丈。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向本報提供的《前三季度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自8月份起化肥出口大幅下降,9月份出口29.6萬噸(實物量),同比下降69.3%;出口貿易額2.1億美元,同比下降17.5%。
  
  在此期間,全球金融危機開始向實體經濟蔓延,包括油價在內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普遍暴跌。
  
  “這時候,化肥企業已經感覺到陣陣‘寒意’,但令業內始料不及的是,化肥特別出口關稅在9月30日到期前非但沒有取消,而且又被課以更高的稅率。”強煒說。
  
  2008年8月29日,財政部宣布,從9月1日起氮肥的特別出口關稅由原來的100%上調至150%,從而使氮肥出口關稅達到驚人的185%。
  
  這樣一來,化肥出口的大門幾乎被完全堵死,企業頓時陷入嚴酷境地,由此開始了近100天的“驚魂”時刻。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高層人士介紹,2008年9月以后化肥銷售普遍受阻,大量產品脹庫,生產經營十分困難。據調查,貴州開磷集團庫存磷肥22萬噸;甕福集團庫存化肥25萬噸;湖北宜化集團10月份的尿素庫存25.3萬噸(實物量),磷肥庫存10.6萬噸,純堿庫存4.1萬噸;云天化國際庫存化肥更高達100萬噸。
  
  上海證券報從云天化股份公司獲悉,云天化國際與該公司同屬云天化集團,前者以磷肥為主業,后者以氮肥為主業。2008年11月9日,雙方已簽署了換股吸收合并協議,但重組仍在進行之中。
  
  “在我們集團范圍內,氮肥總體上沒什么問題,但磷肥的確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是限制出口后留下了庫存。”云天化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董秘馮馳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由于重組還未完成,這部分庫存對上市公司還沒有影響。
  
  他同時透露,云天化國際有部分產能曾被迫停工,最低時更只有40%的開工率。
  
  本報記者另從協會拿到的一份《11月份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下稱《運行情況》)顯示,11月份,磷肥行業開工率約為47.8%,比上月下降5個百分點;尿素行業開工率約為84.3%,比上月下降9.1個百分點。
  
  《運行情況》同時也披露,11月份尿素市場均價僅為1780元/噸,環比下跌7.3%,同比跌1.7%;磷酸一銨均價為2500元/噸,環比下跌22.4%,磷酸二銨市場均價3500元/噸,環比下跌17.6%。同期,化肥業出口交貨值也大幅下降了46%。
  
  在慘淡的市況下,國內不少化肥企業更陷入停產虧損的泥沼。據氮肥協會10月底對全國190家氮肥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各地停產企業達40家,停產面達21.1%。化肥生產第一大省山東26家尿素企業中,有12家停產、13家虧損。
  
  直到11月13日化肥出口關稅政策重新“大修”并出臺之際,化肥業才迎來一絲曙光,強煒、馮馳等行業人士也終于稍稍松了口氣。
  
  從“天堂”到“地獄”的背后
  
  經過了上半年的“暴利”和下半年的“慘烈”,用“天堂”到“地獄”來形容化肥業的跌宕處境也并不為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觸發這輪戲劇般轉折的幕后推手,首先在于企業高位大量接盤硫磺等原材料而后者在下半年卻出現價格暴跌。
  
  “由于硫磺等原料價格暴跌,而當時高成本的存貨又很多,卻沒有人接,這就產生了問題。就好比油價越看跌時越沒有人去買一樣。”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肥處處長李志堅對本報記者說。
  
  作為化肥的基礎原材料,硫磺占到磷肥成本的絕大部分。據強煒介紹,過去硫磺價格低的時候只有500元/噸,按照生產每噸磷肥需要0.45噸硫磺計算,硫磺成本僅為200元/噸。但在過去一年中,硫磺最高價超過5000元/噸。相比之下,磷礦石的價格基本沒漲,一直維持400元/噸左右,以生產每噸磷肥需要1.8噸磷礦石計算,也不過每噸七八百元的成本。顯然,到后來硫磺的成本已遠遠高過磷礦石。
  
  “因硫磺大部分又是從國外進口的。當中國化肥企業在高位接手了大量進口原材料而市場形勢卻突然急劇變化時,企業的損失就變得非常大了。”強煒說。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硫磺價格去年上半年一度達到6000多元/噸,9月份則降到5200元/噸,10月更急跌至1500元/噸以下。
  
  而從中國化工網最新發布的《2008年度化工產品排行榜》上可見,硫磺已成為去年跌幅最大的化工品,全年暴跌了82.50%。
  
  另一方面,強煒認為,這輪化肥景氣周期拉得較長,盈利效應導致化肥產能急劇擴張,尤其是磷肥產能過剩特別明顯,這也給下半年整個行業的困局埋下了伏筆。
  
  “化肥困局的主因就是產能過剩。”國都證券石化分析師徐文峰告訴本報記者,化肥價格與能源的關系非常密切。早先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轉基因生物能源的優勢凸現,這時化肥的需求就特別大。到后來油價一跌,與之相比,生物能源就不具合理性了,化肥需求隨之迅速回落。但與此同時,產能增長卻很厲害。
  
  “如果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話,產能過剩就變得比較嚴重。”徐文峰說。
  
  但李志堅認為,投資沖動并不是根本問題。“雖然總量很大,但每年增加的量并不多,因為化肥價格一直比較低迷,各企業的投入并不算大,且最近兩年也沒有什么大項目投產。”
  
  據他介紹,每個季度國家都要核定化肥價格,采取一定限價措施,因此化肥出廠價漲不太動。這種情況下,化肥企業投入的積極性并不高。
  
  “應該看到,中國的化肥業本質上還屬于支農行業,因此內部因素很少,主要還是受外部環境影響比較大。”李志堅說。
  
  如果說原材料價格的暴跌對化肥企業而言還是一種“天災”的話,那么,有關部門在9月份市場逆轉之際卻繼續提高化肥出口關稅就被不少人視作“人禍”。
  
  國內一家大型化肥企業的負責人就向本報記者抱怨,正是這次不合時宜的關稅調整徹底澆滅了企業的出口希望,也把后者推上了絕路。
  
  “本來,9、10月份起大環境已經開始惡化,政策導向應該是放寬出口,但由于提高關稅的政策剛出臺,為了避免朝令夕改,關稅新政就硬是拖到11月份才發布,結果國內企業在這兩個月中蒙受了極大損失。”上述負責人忿忿地說。
  
  “從某種角度看,允許磷肥出口也是合理的,因為成本中的大部分都是國外進口的高價原料。在國內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國內企業用國外原料做成產品再出口到國外,這并不影響國內的資源安全,也不會損害農民利益。”強煒說。
  
  然而,不合時宜的關稅政策終究還是成為壓垮國內化肥業的最后一棵稻草。
  
  以云天化國際為例,2007年,該公司的磷肥出口量高達170萬噸;但去年到12月份為止,這家公司的出口量僅為70萬噸。
  
  而即便是11月13日晚關稅火線調整后,其實際效果在不少人看來也比較有限,原因就是國際化肥價格在同步下跌且需求驟降。
  
  “這次關稅降幅雖然較大,但國內化肥還是出不去,因為國際化肥價格也下來了,就算出口也沒什么利潤。”李志堅說。
  
  交銀控股石化專家賀煒則指出,國內化肥出不去的另一大原因還在于國外需求也在急劇萎縮。
  
  “應區別看待關稅新政帶來的影響。”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志宏表示,“政策對氮肥的影響相對有限,因為目前國內外差價不足以覆蓋關稅。按照現在的價格,加上關稅,廠商基本上無利可圖。但磷肥情況不一樣,關稅新政有助于磷肥出口,消化企業產能壓力。”
  
  “關稅新政最大的意義在于緩解化肥企業的資金鏈壓力。”易貿資訊一位化肥專家指出,目前大型肥企遭遇的最大問題是資金鏈緊張,前期高價庫存無法消化,而大量化肥庫存無法套現。為回籠資金,國內化肥企業將不遺余力地出口。
  
  期待國有收儲“亮劍”
  
  就在關稅新政十萬火急中出臺之際,一組更大規模的化肥改革措施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
  
  2008年12月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在上海參加網盛生意寶與中國貿促會化工行業分會共同主辦的“2008中國國際精細化工展”間隙接受上海證券報獨家采訪并表示,就化肥業面臨的困境問題,該協會仍在不斷向中央反映呼吁。政府也在考慮一系列救助政策,涉及化肥儲備、化肥價格改革等。
  
  盡管他并未言明改革的具體內容,只是表示,“目前儲備的量還很不夠,儲備方式也不盡合理”,但弦外之音顯然是指向對化肥業有著重大意義的國有收儲制度。
  
  果然,話音剛落,國家多項化肥改革措施趕在年關前“重拳”擊出。
  
  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后宣布了保障化肥生產供應,促進化肥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的多項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積極調整結構,適當控制磷肥、氮肥產能,加強鉀肥資源勘探開發建設;加快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肥價格形成機制,適時將所有化肥出廠價格及除鉀肥以外的一般貿易進口化肥港口交貨價格,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取消對化肥生產流通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完善農資綜合直補調整機制,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下降;推進化肥流通體制改革,允許各類投資者進入化肥流通領域,鼓勵和扶持發展大型化肥流通企業;加強進出口調節,完善化肥儲備調控,今冬明春化肥淡儲量要達到春耕用肥的20%以上等。
  
  “上述政策的初衷就是行業松綁和價格改革。”李志堅指出,化肥從限價到不限價是整體價格改革中一個重要的步驟,也可說是中國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堡壘,“這回終于拿下了”。
  
  在他看來,不限價對行業發展有好處,首先是利于企業的公平競爭。在市場經濟下,需求大,價格就上去,企業效益就變好。“但目前的情況是,需求大時,企業效益也上不去;需求小了,企業效益更往下走。”
  
  另一方面,他認為,在當前化肥行業的困難時刻,行業松綁會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這些政策的目的之一是加強化肥行業整合。在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之后,以供求關系為主導的價格機制能夠加速淘汰行業內部落后和低效的產能。”徐文峰舉例稱,1997年時尿素市場接近飽和,但2000年之后尿素產能卻依然加速擴張。在化肥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及時引入市場定價機制,易于淘汰這部分落后的化肥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國務院化肥新政中首次加入了關于完善化肥儲備調控的描述,李志堅認為,其實質就是透露了一個國有收儲的信號。
  
  “原先的淡儲本質上是商業儲備,而現在國家想將化肥和糧食一樣進行國有收儲,這樣也可合理調控價格。當企業價格低的時候,由國有來收儲;價格高時則可以拋出。”李志堅說,“這樣一來,化肥就與很多大宗商品一樣可以進行調控了,對行業自然有利。”
  
  記者了解到,目前化肥業采用的是商業淡季儲備制度。從實施4年多的效果看,該制度由于以企業儲備、政府貼息、市場運作、自負盈虧為原則,經營性、市場化特征比較明顯。但由于和企業自身利益直接掛鉤,集中招標、集中收儲方式容易引發市場的異常波動。遇到2008年化肥市場這樣的巨大波動,商業儲備就無法有效抑制肥價上漲。
  
  “事實上,去年的淡儲工作并不到位,流通企業為獲利而出口了不少化肥,國內化肥儲備的預定目標沒有實現,而化肥不足也影響了今年的春耕生產。因此,在又一輪淡儲來臨之際,國家政策必然會強調進出口的調節與儲備調控之間的關系,政策落實將有利于市場供求的穩定。”張志宏說。
  
  而在徐文峰看來,目前國內淡儲的積極性仍不夠。如何處理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如何保護國內化肥供應和化肥企業,仍是個難題。“但無論如何,國儲要起到調劑余缺的作用,就必須擺脫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化運作模式,必須與農資直補相結合。”
  
  “如果化肥儲備由國家統一來做肯定有利,至少儲備量能夠得到保證。”張志宏告訴本報記者,經銷商因資金緊張,從自身利益考慮,覺得無法盈利就可能不做儲備了。但國家做的話,強制執行的力度就大得多,這能有效減緩價格波動。而且,當國有儲備量下達后,相當于有了一個明確的訂單,廠商也敢開工生產。如果都在觀望,肯定影響生產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有收儲與此前業內提出的中央化肥儲備計劃可謂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但當時,關于建立中央化肥儲備制度的建議也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對。有人認為,中央化肥儲備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與國家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符。
  
  “如果由中央統一調配,關鍵在于虧損誰來承擔,何況現在的化肥價格到沒到底還不知道。隨著油價的回落,生物質能源需求下降還會進一步沖擊全世界的糧食價格。當農業受沖擊后,又如何支撐高價化肥?”在賀煒看來,非市場化的手段還是要慎用。
  
  最后,在完善農資綜合直補調整機制方面,徐文峰認為,這條措施如果落實好了就是對化肥企業的最大利好。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其是一種保證種糧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下降的機制,可以讓農民能真正根據每畝地的實際需要來選擇要購買化肥的量。
  
  “在國外,俄羅斯和印度等國都是這樣做的,這也正是引導農民科學施肥的保證。”徐文峰表示,此舉對穩定和提高農民使用化肥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于化肥業的健康發展。
  
  顯然,隨著國務院化肥新政的頒布,一場事關行業全局的大變革已露出冰山一角。無論改革大船駛向何方,可以肯定的是,化肥企業去年下半年的絕望和彷徨已成為過去,希望之星已冉冉升起……
  
  王宏斌、高屹對本文也有貢獻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