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風暴中,中國正在行動:拉動經濟的“國十條”,中央“四萬億”大蛋糕,銀行利率降低,各種稅率下調……政府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老百姓:雖然影響在所難免,但是中國經濟依然是最好的,中國人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重讀化肥行業,如果要將行業目前的“寒冬”與遙遠的金融風暴聯系起來,完全可以。但是我們必須清楚,行業本身在硫磺上被人“牽著的痛”與產能不斷膨脹被自己“壓著的痛”,大家都曾經意識到了,但都心存僥幸,在市場降溫與政策氣流相互作用之下,冬天驟然來臨。
雖然許多話已經說了一百遍,但是現在,我們沒有必要過多的去刨根問底,指責誰對誰錯,迫在眉睫的是:趕緊清醒過來,在盡快的時間里樹立起我們的行業信心、企業信心。
一位化肥企業老總指著壓在庫里的十多萬噸硫磺和二銨說,這就能把我們壓垮嗎?哪家企業不會遇到發展的困境?在市場經濟中,誰能保證自己永遠得滿分?把失利當成提升自己的一份教材,把困難看成磨練企業的一次機遇。中國九億農民就是我們的堅實后盾,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實實在在,“新關稅”政策也會讓市場重拾信心,我們怕什么?
流通企業的信心從化肥淡儲就看得出來,化肥淡儲成為流通企業每年的必修課,但這堂課每年的環境各有不同,今年的情況顯得更嚴峻。有企業表示,我們是農資企業,不儲化肥我們儲什么?明年春耕農民用什么?我們是農口企業,再艱難也要扛過去。
十七屆三中全會讓九億農民在“一號文件”接連傳遞的喜訊中,再次看到了新的希望,種地有希望,糧價有希望,教育有希望,養老有希望,每一個農民心中都充滿了希望……
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而立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所有中國人面臨著一場關于信心的大考驗。一切美好的憧憬都需要用身體力行來實現,從中央到地方,我們看到了一種空前的熱情和巨大的信心。在這種熱情與信心的包圍之中,寒冬也會變得溫暖。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對于一個人,一個產業,一個國家,信心能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心能讓我們愈發理性,信心可以互相傳遞,信心可以無限漫延,信心能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