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尖銳的煤電矛盾,直接限價僅是“治標”的權宜之策,分析人士認為,要根本解決煤價高漲的問題,還需釜底抽薪,控制耗煤產業的發展,并理順價格機制,讓市場手段在供求關系上發揮作用。
經過國家發改委兩次限價,國內煤價表面上出現了一些回落,但據業內人士稱,真實的價格卻并沒有完全按照限價執行。
業內人士李朝林撰文指出,第二次電煤限價通知下發后,一些煤炭生產企業的市場煤銷售價格已經超過限價,特別是煤炭貿易企業的煤炭市場交易價若執行限價標準或將虧損。
當前在港口的煤炭交易中,甚至出現了票面和票外兩種價格,即簽訂合同按照政府限價簽訂,而執行合同時,電廠要拿到煤,還需要另外支付一定金額的費用,這使得港口價格看似已回落,但實際情況卻令人“看不清”。不過,有一點卻是很清楚的,電廠情愿加價買煤,正是源于當前煤炭供需仍然緊張。
上半年,我國火電裝機、鋼材和水泥產量分別增長12.7%、12.5%和8.7%。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上半年我國煤炭產量增長14.8%,看似快于耗煤產業的增長速度。但業內人士指出,該統計一直沒有將近期關停的小煤礦包含在內,而國有大礦生產能力確有提高,這導致了在大量關停小煤礦的同時,煤炭產量仍然保持較快增長,而實際有效供應卻偏緊。煤炭工業協會的調研結果也顯示,隨著煤礦關閉整頓工作的深入,非法開采、違規開采和超能力生產的表外產量減少。
業內人士預計,奧運會后,小煤礦的復產力度可能會加大,加上火工品限制放松,煤炭的開采和供應力度或將有一定的恢復。不過,必須意識到的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不可能以有限增長的供應去滿足無限擴張的需求。
而近年來大量上馬的耗煤項目才是拉升煤炭需求量,抬高煤價的“罪魁禍首”。近兩年,我國煤炭下游行業擴張過快,特別是電煤需求大幅度增加。根據煤炭工業協會的統計,2005年以來,全國新增電力裝機2.94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增加2.42億千瓦,火電新增裝機容量占82.3%,相應增加煤炭消費7億多噸。與此同時,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對煤炭需求相應增加;而各地大量規劃的煤化工產業更加劇了未來煤炭的供需之憂。限制煤價固然是為了滿足電廠的煤炭需求,但這只能是權宜之計,不對無限膨脹的煤炭需求進行壓縮,就無法從根源上解決煤價暴漲的問題。
同時還應看到,我國煤炭需求的持續快速增長與資源價格偏低是分不開的。較低的能源價格促成了我國產品的競爭力,但也引發了對資源的不合理需求,并出現了能源浪費、過度投資等一系列問題。
今年以來煤炭價格連連攀升,是煤炭供不應求在市場上的真實反映。但電煤最高限價的措施使得電煤交易價格和市場脫節,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反映真實的供求關系。有關專家建議,要從根本上解決煤炭供需矛盾,不在于控制價格,而應當理順價格機制,通過各種手段將煤炭不合理的過度需求降下來,使資源的需求量和產量相匹配。煤炭工業協會也表示,希望有關方面從加強需求側管理入手,節能減排,改變發展方式,把快速增長的需求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