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價位,主要是受當前國際價格走勢影響造成的。2008年初,中外雙方就已經開始接觸,但是遲遲沒有成交。2008年國際市場行情的發展,是不利于后期成交的。如果成交的時間提前,也不會有這么高的價位。2006年,全球供過于求,其他采購市場的價格行情不好,中國采取拖延戰術,是比較好的策略。2008年的形勢,正好相反,供不應求。這時再采取拖延戰術,等于錯過了較好的戰機,使進口商處于不利地位。當前,中國國內庫存量較大,但是最終卻沒有影響談判價格的走勢,這主要是國際市場的供需決定的。
今年簽約的“一高(價)一低(量)”,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全球供不應求,二是,與其他采購市場相比,到2008年底的時候,中國采購價格還會有較大差距,明顯低于國際供應方對未來價格走勢的預期,所以BPC以及加拿大鉀肥公司提供給中國的鉀肥總量才顯得比較少,雙方簽約量也就比較低。
有人質疑公布的數據,認為400美元的漲幅是虛假數據。其實,無論是加拿大鉀肥公司,還是BPC,以及中化和中農,都是大型公司,甚至上市公司,理論上應該不會出現虛報數據的行為,因為要向股東、投資者乃至媒體作出解釋。
中國鉀肥緊缺,政府鼓勵大型企業從國外進口鉀肥,獲取資源。資源的獲取有很多方式,包括加拿大的鉀肥公司參股中化,這種參股對中國獲取國外的資源是有好處的。加拿大鉀肥公司的股東代表,在中化化肥是非執行董事,對中化化肥的決策沒有任何影響。加拿大公司如果看重這個股權權益的話,這次漲價就不會這么大了。其實,這次價格談判,和中化化肥的股權結構沒有任何直接聯系。加拿大一年有1000萬噸的全球鉀肥合約,如果在中化化肥的問題上讓步,會導致后續連鎖反應,與其全球利益相比,是不成比例的。不會因為是中化化肥的股東,加拿大的鉀肥公司就對中方讓步,或者額外便宜、漲價。
我希望中國市場能夠自由和公平競爭,讓鉀肥市場有更多的選擇。市場的健康發展,供需關系很重要,中國市場的鉀肥需求還在增長,同時,國內的鉀肥產量也在增長,中國今后鉀肥市場的價格走勢,將主要取決于國內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