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布的數據看,2008年鉀肥海運合同的進口量比往年少,但是,加上國內庫存和國內企業的產量,我認為基本能滿足今年國內的需求,因為國內的庫存還是比較大的,折純氯化鉀(下同)估計有200萬噸左右。估計國內一年的鉀肥需求,在1000萬噸左右。國內的產能在300-400萬噸,甚至超過400萬噸。其中,鹽湖鉀肥的產量將超過200萬噸,其他鉀肥企業產量大概在200萬噸。
中化化肥是鹽湖鉀肥的投資者,也是鹽湖鉀肥的大客戶。此外,中化化肥在外貿進口和分銷領域占有傳統的優勢。大家都很關注,中化化肥對鹽湖鉀肥有多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我想藉此機會澄清一下,中化僅僅是一個大客戶,它的分銷量只占鹽湖鉀肥鉀肥銷量的1/4,在產品銷售方面,鹽湖鉀肥有獨自的自主權。
中化化肥在分銷渠道和資源控制方面,都處于較大優勢。這種優勢,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受國際鉀肥資源壟斷形勢的影響。國際周邊國家的鉀肥到岸價已經達到625美元以上了,中國進口鉀肥怎么可能得到特別的優惠價位呢?中化化肥是中國主要進口方之一,但它也僅僅是整個國際鉀肥產業生物鏈中的一環,而且是不具備資源優勢的一方。
談到鉀肥進口,就不能不談進口談判制度。我認為,由商務部組織談判小組,這種現行制度挺好。對進口鉀肥的利益博弈,過去是各自為戰,是分散的,所以國家才出面組織了現在的談判制度目的,就是想把大家的利益集中起來,以大博大,防止以小博大。如果不是組織統一的對外談判,價格可能會比現在的價格高。其他采購國家,也是采用這種國家談判的方式,如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