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岳論叢雜志 孫梅花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確立以來,我國城鄉批發市場紛紛建立,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的必然結果,值得肯定。但是,毋庸諱言,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空殼市場”。因此,有必要總結經驗教訓,走出理論與實踐上的誤區,使批發市場的建設少走彎路,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
評價標準的誤區:建筑面積越大越好,越豪華越好
在市場體系中,批發市場屬于商品市場,批發市場的興建,促進了生產和流通,形成了生產和流通的規模效益。由于批發市場在生產和流通中的特殊作用,使有人產生誤解,認為批發市場面積越大越好、投資越多越好、設施越豪華越好,從而使批發市場建設誤入歧途。
盡管類別不同,設施不一,但批發市場的本質是確定的,即成批地出售商品,實現大買、大賣、大流通。近年來,許多地方紛紛建立的批發市場,從外觀上看,有公路邊沿露天式的、有頂棚式的、有樓層式的,有的相當豪華,也有的占地面積很大,這一些,只是批發市場的外觀或外殼。而批發市場的實質,則是成批地售出商品,是批發的場所。因此,評價批發市場的標準,應該是交易量或成交額、輻射力,而不是其外殼。無數事實證明,批發市場的交易額與市場的豪華程度、占地面積的大小并不成正比。有些占地面積不大、外觀也不豪華的批發市場,交易額卻不小。像山東省煙臺開發區的彩云城,占地面積不足60平方米,市場建筑物都是簡易平房,然而年交易額卻突破10億元,列全省同類市場第四位,全國第十八位。
定性的誤區 :作為一個豐厚的盈利項目
批發市場是盈利設施批發市場建設,應本著為生產和流通服務,解決買難賣難,為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提供價格信息、供求信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目的。按照這個目的,批發市場應該是公益型的服務設施,而不能作為盈利設施。但在實踐中有的批發市場的建設者,在市場建成之后,往往以批發市場場地的出租者、批發市場組織者和管理者的身份,收取高額租金、攤位費、管理費,甚至亂收費、亂攤派,使批發市場的建設背離了建設的初衷。當然,批發市場建成后,不收費是不現實的,因為批發市場的建設投資要逐步收回,各種管理、服務也需要費用。因此,適當收費是不可避免的,適當的盈利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必須注意,不能把批發市場當作盈利的場所,要盈利,只能是微利政策,即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實際上,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長一點,就會看到,批發市場若建設在各種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就會吸引眾多的經商者和消費者,使批發市場所在地流動人口驟然增多,這就必然為批發市場周邊地帶發展第三產業提供良好的機遇,使房地產業、飲食業、旅館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等得到大發展,給地方政府增加稅收。批發市場的穩定發展,還能為當地的相關產業提供可靠的信息,促進各相關產業的穩定發展,這種效益是綜合性的。
定位的誤區:脫離當地實際,單純地行政拍板
批發市場的定位問題,是關系到批發市場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地方決策者則不以為然,他們往往是通過拍腦袋、想當然地作決策,不顧當地實際條件,盲目建設批發市場,結果卻事與愿違。無數事實證明,不顧當地條件盲目建設批發市場,只能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批發市場決不是行政命令的結果,決不是某些決策者主觀可以決定的。
究竟哪些地方才能建好批發市場呢?這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考慮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明確,批發市場按其所在地的經濟性質區分,可以分為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集散地批發市場。然后,根據本地實際,分析屬于何種經濟性質,確定本地是否能建成批發市場和建設什么類型的批發市場。根據各地的經驗,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凡是搞得好的批發市場,都有自己的區位優勢。如山東省壽光市,辦出了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跨于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之列,靠的就是產業優勢。這個市自古就有種菜的傳統,改革開放后,蔬菜生產獲得更大的發展。蔬菜生產的發展,自然地要求流通領域為之服務,于是當地政府在群眾自發形成的蔬菜市場的基礎上,因勢利導,使市場越辦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