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朱亞偉
我國開始生產真正意義的摻混肥料(復混肥)的歷史非常短暫,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江蘇紅三角化工生產第一袋復合肥到現今只有20余年的時間,在此之前全部靠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雖然國內的復合肥發展歷史較短,但發展速度卻很快,從起初的兩種養分發展到現在的多種養分,生產工藝從簡單的滾筒造粒到現在的噴漿造粒、氨化造粒、高塔熔融造粒,產品類型從普通的氮磷鉀復混肥到各類新型肥料如緩控釋肥、微生物肥料等,產能規模從幾萬噸發展到現在的7000萬噸。
近幾年,我國經過多年的引進、吸收、消化和創新,復合(混)肥產業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產業化程度和技術研發基本能與發達國家同步進行,公共技術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逐步完善,加之國家對復合(混)肥產業實行了政策傾向與相關的支持,使復合肥產業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幾年來,尤其是1992年以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國內復合肥企業劇增,復合肥生產能力年均遞增超過20%,已經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未來幾年,隨著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業生產對復合肥的需求量將繼續保持快速的遞增勢頭。
復合(混)肥產業競爭態勢分析
群雄割據,大局未定
復合(混)肥產業目前尚處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期。目前,生產能力超過100萬噸,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約有15家左右,包括中-阿公司、洋豐、金正大、紅日、魯西化工、芭田等大型肥料企業,而在這些企業中,尚未有一家企業的產能超過200萬噸。好幾家企業都宣稱自己是國內“最大”的復合肥生產企業,而實際上,每家企業也確實都有異軍突起,成為行業領頭羊的發展潛力,關鍵是能不能抓住復合肥發展的這一關鍵時期,認清形勢,厘定戰略,加快發展,一躍而成行業“霸主”。
競爭加劇,利潤降低
2007年是復合肥快速發展的一年,據上半年發布的數據可知,一些發展勢頭較好的企業增長率在30%以上,如山東金正大生態有限公司上半年銷售收入突破了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6%,其他同類企業也大都具有相同的增長態勢,但是,從業人員也都普遍認為,在規模擴大的同時,企業的盈利能力卻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為:一是國內復合肥產能已經嚴重供過于求,企業開工率普遍不足。據統計,國內現有各類復合肥產能突破2億噸,而實際產量不到7000萬噸;二是上游原料大幅漲價,產品利潤受到擠壓,如由于國內資源匱乏和國家政策的引導等因素導致主要原料磷銨價格一漲再漲,因進口產品價格上升而導致另一原料鉀肥價格也出現大幅提升。
品牌發力,服務制勝
在復合肥發展的初期,基本是沒有什么品牌概念的,農民種地講求實惠,在前期國內復合肥質量較差,增產效果難以保證的時候,農民認的是“洋”品牌。而近幾年隨著國內肥料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得到全面改觀,國內產品已經可以與國外同類型產品一較高下,而國內企業更加重視農化服務工作,導致國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已經成為國內農民的主要肥料消費品。而一些致力于農業市場開拓,重視農化服務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得到農民朋友的認可和贊同,象撒可富、金大地、艷陽天等品牌已經是家喻戶曉且深受人們喜愛。
整合在即,曙光乍現
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業在同時出現以下兩種情形時是行業內部大規模整合和重新洗牌的關鍵時刻:一是行業整體利潤率下降,一些規模小、底子薄、管理差,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舉步維艱甚而難以生存;二是消費者有較強的品牌和產品質量識別能力,重視品牌建設和推廣的企業將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同,而沒有品牌優勢的企業將逐漸失去自己的市場份額。目前的復合肥產業發展現狀都基本符合了這兩個條件,并且一批規模實力相當而發展目標明確的企業都在虎視眈眈、凝聚內力,相信不久的將來,行業“割據混戰”的局面將得到改觀,大批的小企業將退出這一市場,而市場掌控力將操縱在有限的幾個大型企業集團手中。
國內復合(混)肥產業未來發展形勢分析
從我國復合(混)肥產業發展趨勢以及戰略發展環境變遷形勢看,行業發展的機遇與威脅并存,主要表現在:
不利因素
一是國外產品沖擊劇烈。近幾年來,我國肥料市場逐步加大對外放開力度,美國嘉吉公司、俄羅斯阿康公司等國外大型企業產品開始向國內市場滲透。發達國家的化肥企業在資源、資本、規模、科技含量以及管理體系等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從長期看,國外化肥將逐漸爭奪國內一定份額的市場,對國內化肥企業產生擠壓,使國內企業的生存成長空間進一步縮小。
二是市場競爭加劇。由于復合肥生產技術含量、投資成本相對較低,而市場需求量大,加之市場準入門檻較低,政府扶持力度較大,導致全國各地復合肥企業發展迅猛,據有關資料,截止到2005年底,我國持有復混肥生產許可證的企業3037家,還有近1000家企業正在申請或尚未申請生產許可證,復合肥生產能力超過2億噸(實物量,下同),而實際產量不到7000萬噸,形成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市場供過于求致使行業內部無序競爭不斷加劇。另外,國內復合肥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性不足進一步導致行業內無序競爭劇烈,嚴重影響行業整體盈利水平。
發展機遇
一是國家政策支持。首先,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三農”的公共財政支持要堅持“少取、多予、搞活”的六字方針,提高農業的基礎設施水平,這將極大鼓舞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增加農民的投入,增加對化肥的需求。其次,國家頒布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將內外資企業兩稅合一,不僅可以有效地阻止“假外資”、“假進口化肥”現象的存在,也有利于營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經濟環境,大大減輕內資化肥企業的稅收負擔,促進內外資化肥企業的共同發展。另外,農業部下達的農技推廣重點仍然是測土配方施肥,全國每年測土施肥面積將在4億畝以上,所需復合肥實物總量將超過4200萬噸/年。如果全國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總耕地面積的50%,則有40%以上的單質化肥需要加工成復合肥。
二是國內復合化率與國外有差距,尚有較大發展空間。上個實際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復合(混)肥施用量增加較快,但到目前為止,國內化肥復合化率仍低于30%,與發達國家70%的復合化率相差甚遠。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復合肥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是化肥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長遠看,復合肥是今后我國化肥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肥料企業參與競爭的資本和生存的關鍵。
復合肥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分析
邁科爾·波特教授在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了企業參與競爭的三中基本戰略,分別為全面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目標集聚戰略,筆者結合對復合(混)肥產業競爭態勢和現狀的分析,擬對復合(混)肥制造企業所采取的發展戰略的可行性做一簡單探討。
(一)全面成本領先戰略
同類型企業過多,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進入門檻低等行業現狀促使業內企業主動或被動地使用了降低價格、打價格戰的策略,主要應用的形式有:擴大規模,尋求規模效益;工藝改進,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建設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選擇便宜原料,放棄對產品品質的嚴格要求。
從國內其他行業,如十幾年前的家電行業的發展規律來看,價格戰是促使行業加快整合的有效手段,但也應該看到,過度價格戰對行業整體發展存在不可估量的破壞、消耗作用,每個參與競爭的企業都遭受或多或少的損失,甚至給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降低成本所使用的策略對行業的整體發展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如規模擴增會加大行業內供求不均的關系,使競爭進一步加劇;選擇便宜原料而使品質降低,一定程度上會破壞用戶剛剛建立起來的對國內復合肥產品的信心等。因此,以降低價格為策略的成本領先戰略目前不宜于過度實施。
(二)差異化戰略
差異化戰略注重企業自身區別于行業內其他企業的競爭要素的培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有限市場內開辟出新的市場空間,或者在現有的產品基礎上開發創新性產品而促使行業產品升級換代。差異化戰略的實施不但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養,而且能夠推動行業整體健康、有序的發展。
目前,一些有遠見的企業看到作為傳統行業的種種弊端而有所作為,在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工藝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形成區別于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如近年來,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有限公司實施差異化戰略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包膜控釋肥產品代表了目前肥料科技的最高水平,是復合肥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三)目標集聚戰略
一些中小型公司要想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必須選擇一個細分的發展目標,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市場空間里做到最好。小而全、管理粗放、沒有目標的企業最終會因為不具競爭優勢而在市場爭奪中失敗,淪為附庸或倒閉。格蘭仕在小家電行業的成功經驗可以為目前復合肥行業內相對處于弱勢的企業提供較好的借鑒。
總之,復合肥行業經過了二十年的快速發展,目前進入了一個企業眾多、整體供過于求的“群雄混戰”時期,而隨著競爭加劇,行業利潤水平下降,行業內部的整合趨勢已經顯現。在這一時期,那些能夠看清形勢,制定適宜戰略并貫徹執行的企業將會嶄露頭角,成為新一輪角逐的優勝者,而大批不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將退出市場,復合肥行業將進入一個有限的行業巨頭掌控市場的新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