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日常走訪中,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絕大多數經銷商都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堅持不賣假貨,因此而贏得了百姓口碑。可是,不賣假貨難道不是最基本的商業操守嗎?如果僅僅憑借這一條就能成功,農資一定是世界上最容易的生意了。
假冒偽劣現象歸根結底只是階段性的問題,這已經被成熟的商業社會所證明。農資行業其實也正在或即將跨越這一階段。所以,有遠見的經銷商不應該被一時的高額非法利潤所迷惑,在新的服務模式上發力,這才能擁有決勝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技術型:永遠不失業
與產品相比,技術才是真正的王道。在很多人眼里,種植業是最落后的產業,技術門檻很低。這句話大錯特錯,筆者非常贊同一句話,種植業其實是一門高精尖的生命科學,它的技術難度不亞于任何高科技行業。不管是育種、栽培、施肥、植保、灌溉等等,當中都蘊藏了很深的學問。
對農資經銷商而言,如果擁有了某項核心技能,就相當于有了立足之地。這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表現已經很明顯。凡是擁有一技之長的經銷商,都會得到農民的信賴,自然就會擁有一定的產品銷售份額。而且,這種類型的經銷商最能抗市場風浪,無論是大農業,還是分散的一家一戶農業,對技術的需求是一樣的。換言之,這種經銷商永遠不會失業,即便是土地大規模集中了,大批的農資經銷商出局了,他們還可以轉型為技術人員,被大公司收編。
服務型:轉型主方向
如果說農業是中國現代化最后一塊短板,這句話應該不為過。農業上暴露的問題太多了,簡單地羅列一下:誰來種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價格低迷、農產品優質不優價、農技服務缺位、農業金融保障薄弱……
問題其實就是機遇,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農民對涉農服務的渴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在所有群體中,沒誰能像農資經銷商這樣最貼近農民和了解農民,農資經銷商圍繞服務進行轉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農業上暴露的問題太多,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農業上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針對打工農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務,針對經濟作物區開展產銷對接,針對規模種植區提供專業化的農技服務、農機服務、植保服務、施肥服務、氣象服務、土壤檢測服務等。未來,經銷商要更多地將自己的公司轉變為服務平臺,農資銷售將成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服務型經銷商不同于單純的技術型經銷商之處,在于要有相當的資金、團隊、產品實力,還要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而從未來看,這種類型的經銷商才是農資行業轉型的主方向,前途無量。
基地+農戶型:大農業代表
前述兩種經銷商更多的還是帶有農資行業的屬性,采取基地+農戶模式的經銷商,已經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經銷商了。他們擁有自己的種植基地,然后把這些基地分包出去,組織農民種植,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農資、統一農技指導,最終還可以統一收購,實現優質優價,幫助農民增產也能增收。
在這種模式中,農資經銷商不僅提供農資和技術,還負責管理成百上千的種植戶。而對種植戶而言,因為農資由基地統一采購,各種相關的農事服務由基地統一安排,不僅省事高效,而且無后顧之憂。這種模式類似于今天的農墾,代表了中國大農業的雛形。其實,在國內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大型農場和基地,他們既是種植業主,同時其實也是農資經銷商,直接與生產企業和各種技術、金融服務機構對接,替代了傳統的農資經銷商角色。
中國地大物博,既有小農經濟,也會并存大農業,而基地+農戶型的模式,將成為一些中大型農資流通公司的瞄準方向。(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