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的名義》電視刷爆朋友圈,各大媒體終端處處可見,《人民的名義》可謂是引爆眼球,雖然筆者不追星,也不追劇,但是今天我也不得不來談談這部劇爆火的背后。據說這部劇之所以那么火,因為第一題材隨應(把握)了時代(時政)的脈博;第二內容真實,接地氣。并不是一味地展示揭露腐敗而是在總結和反思腐敗,還處處充滿著正能量;第三尺度大,不是蜻蜓點水而是入木三分,真實的反映了現實,反應了人性與“人民的心聲”。 其它的原因在此不過多分析。
那么接下來我們談談現實,談談我們農資圈,作為離人民(農民)最近的農資銷售伙伴們,我們又是如何以“人民的名義”來服務(忽悠)人民(農民)的呢?作為農民是否也經常遇到下面如此的尷尬場景呢?
“農民兄弟們,我以黨性的名義跟達康書記的名義像您們擔保:
我的產品沒問題,蟲子絕對打的死,打不死我把它(農藥)喝了”;
“你用藥方法不對,打的一點不仔細”“你的用水量太少了”“你打的時期不對”“……”。
“我們廠家直銷、科技下鄉,服務農民、產品上了中央電視臺,今天現場買一送一”;
“好像沒效果”;
“你想,就花那么點錢,還能有什么效果,一分錢一分貨呀”。
“……”
農資產品的本質功能是農業生產的配套資料,關乎的是農民全年的農業收入和農產品的安全。由于農資產品種類多,知識復雜,一般的種植戶很難真正的搞懂某一品種、或產品的實際功效與表現效果。就拿農藥來舉例:全國農藥廠加起來有兩三千家,登記的化合物有600余個,登記產品達3萬余個,不要說是農民了,就是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也很難對每一個化合物都能清楚的掌握,更別說其同化合物不同廠家生產之間的差異了。
那么誰最了解其產品呢?可能就是本廠家的業務員相對要清楚些,從而由業務員把知識傳遞給各個經銷商,經銷商再傳遞給農民。但實際上,廠家的業務員真的就能對其產品了解嗎?還真不敢說。前段時間網上也流轉一段農資行業廠家業務的黑話,諸如:
“我們是大廠家的”意思就是我們有廠子,不是黑作坊。
“我們三證其全”意思就是我們是有證的,也可能是借的。
“我的殺蟲劑效果非常好”意思就是我們里面加了隱性成份。
“我珍惜黨和農民兄弟給我的這份事業,您們請放心!
……
農民在購買農資產品時,常常是以“人民的名義”信任你,而你卻是在以“人民的名義”忽悠他。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我曾和行業的小伙伴們也探討過什么是宣傳以及夸大宣傳;什么是忽悠?大家認為:如果你的東西是真的,而你宣傳的功能有所夸大那是夸大宣傳;而如果你的東西本來就是假的而你還在宣傳其功能那你就是忽悠。這種界定不知有多少人認同,但是我們又有多少假的卻被宣傳的比真的還好呢?
以“人民的民義”來做農資,我想市場上會有這樣幾種狀態:第一種是以人民的名義,忠心為民,孜孜不倦,默默無聞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事業都貢獻給人民,如農業方面的科學家、研究者等;第二是以人民的名義,賺取合理的利潤,為人民服務但收取的合理的服務費用,比如農技有償服務,有償知識講座等;第三種以人民的名義,把人民作為純粹的獲利工具。農資行業的所有銷售伙伴們我們也都是每天以“人民的名義”在勞作。在所有人都意識到銷售難的時候,我們反思過我們以“人民的名義”作了多少“人民”的事情呢?
腐敗是抓不完的,忽悠也是禁止不完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一個人當以人民的名義作事的時候不一定最初就想選擇去腐敗,去忽悠。腐敗、忽悠其實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與一個時代背景、風氣制度、人性等有關。環境太重要了,那么如何改良我們生存土壤,不僅是需要一劑猛藥,也需要用中藥調理,自我調理,需要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打造良性農資市場,還農資一片凈土,相信,干凈的世界里長不出骯臟的事物。農資行業的銷售也是時候,也該是時候以“人民的名義”來服務“人民”了,任何以“人民的名義”來忽悠做農資的人終究要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