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中的有機磷農藥殘留多少是安全的?怎樣合理使用這類農藥?日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分子毒理學研究組與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的一項重大課題,深入研究了以敵百蟲為代表的有機磷農藥的毒理學效應及其使用的環境安全性問題,對這類農藥的使用安全性進行了評估。
該項研究為國家相關部門對以敵百蟲為代表的有機磷農藥在農作物及農產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的確定,以及制定這類農藥的合理使用準則提供了科學依據。
科研人員針對分析測定的技術瓶頸,首先采用改進的德國標準S19方法對被檢測樣品進行凈化處理,并使用大口徑氣相色譜技術進行測定,建立了同時測定敵百蟲及其降解物敵敵畏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他們通過選擇氣候、土壤類型差異較大的野外栽培作物甘藍,對敵百蟲的降解和轉化及其降解產物敵敵畏的進一步降解進行了研究,詳細分析了環境溫度、降雨量、土壤性質等因素對敵百蟲及其降解產物敵敵畏轉化及降解的影響,并測定了上述兩種農藥在甘藍收獲季節的殘留量,評估了其使用的安全性。
據介紹,有機磷農藥是我國使用量最大的一類農藥,其中敵百蟲因用途廣泛而長期大量使用,但這類農藥由于毒性較大,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對農產品與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也一直令人擔憂。在使用過程中以及用藥以后,敵百蟲很容易降解為毒性更大的敵敵畏(通常比敵百蟲本身的毒性高出10倍)。由于技術上的限制,國內一直缺乏能同時準確檢測敵百蟲和敵敵畏兩種農藥的方法,敵百蟲降解為敵敵畏的轉化率也不十分明確,尤其是在作物和土壤中的降解情況更是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