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連續出臺強化農藥管理的政策,強制要求多種高毒農藥停止生產,力度空前。記者近日從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了解到,目前國內相關管理部門正在征詢各方意見制訂新的高毒農藥淘汰政策,新政策將明確高毒農藥的淘汰時間,并改變原來一刀切式的禁令,轉為進階式禁用。
“這些高毒品種最終都會被淘汰,但淘汰的步驟將根據我國國情更趨于理性。”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叔寶介紹,新的政策明確了三步走戰略:一是今年年底以前,撤銷現有溴甲烷等7種高毒農藥在蔬菜、茶樹、果樹等作物上的登記;二是到2011年底前撤銷苯線磷等10個品種的登記和生產許可,2013年停止在國內銷售和使用;三是對尚未找到理想替代產品或禁用后社會影響較大的克百威等8個高毒農藥品種,繼續進行科學論證和社會影響評價,本著成熟一個、禁用一個的原則,擇機啟動禁用程序。
據了解,我國從1983年禁用六六六、滴滴涕開始,先后有40多個農藥品種被禁用或限用,但食品安全事故仍然屢禁不止,農藥生產企業在剛性政策面前頗感無奈。《2010中國農藥發展報告》認為,毒豇豆、毒韭菜等事件的發生,問題出在農藥的經營、使用等環節。一方面,雖然農業部屢屢公布禁限用農藥名單,可是個別企業或經銷商仍在銷售這些產品,暴露出農藥市場監管不力、相關政府部門對農藥流通和使用環節的監督力度不夠、對禁用農藥的銷售管理不嚴的痼疾;另一方面,農民科學用藥知識匱乏的現狀仍然存在,相關政府部門通過農資流通環節和植物保護單位指導農民安全用藥的力度不夠,農民普遍缺少規范使用農藥的知識和技術。
青島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農藥的生產與流通,僅涉及少部分人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可通過行之有效的法規進行監管,而農藥科學合理地使用,對充分發揮農藥功效,減少和避免藥害、毒性、抗性、殘留、環境毒害,確保人類的安全與健康等都起著關鍵作用,更應加倍嚴格仔細地管理和指導。河南省舞鋼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農藥銷售方面國家雖然有明確規定,但實際銷售體制和渠道還存在許多混亂現象,因此,建立健全農藥安全使用的管理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條款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銷售、使用環節的問題外,部分高毒農藥品種無替代產品也是其至今仍在流通的主因之一。目前我國在農藥研發方面,推出了不少新品種,但還不能滿足需要。在防治病蟲草害所采取的措施中,現有農藥品種仍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病蟲害突然暴發時,其作用速度快、防治效果好等優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農藥大多數發揮作用速度比較慢,很少能達到化學農藥那種立竿見影的防治效果,或由于其針對性強,限制了病蟲害應用范圍。目前使用的有機磷、菊酯類農藥,雖然較易分解,但因部分地區施用量過大或施用方法不當,仍然對農產品安全產生較大威脅。
“比起原來一刀切式的禁令,新政策提出的進階式禁用確實給了眾多農藥企業喘息的時間,”孫叔寶表示,“但企業加快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開發安全高效的新品種才是長遠之計。”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袁隆華介紹,農藥工業“十二五”的發展重點是,在保障農業生產需要的前提下,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環境友好、安全高效、創新驅動、持續發展”的原則,有效控制總量增長,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優先發展高效、安全、環境友好的品種,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高高效、安全、經濟和環境友好的新品種的比重,降低高毒、高殘留品種的比例并逐步替代和淘汰這些品種;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不斷完善農藥產品的研發、分析、評價體系,重點發展關系農業生產安全的品種以及高毒高殘留農藥替代品種。孫叔寶也建議,國家應該出臺更多鼓勵環境友好產品發展的政策,支持環保劑型產品的生產,包括減免增值稅、資助技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