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農藥市場需求下滑,出口大幅萎縮;國內市場低迷,需求銳減,價格下降。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統計,目前全國虧損或者利潤大幅下降的農藥企業占到了80%。在迎接經濟復蘇曙光的過程中,農藥生產企業要針對自身存在的弊端,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長“短板”,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產業加快升級做大做強
世界農藥發展的主流是產業做大。近年來,國際大公司通過合并、收購、建立合資企業和合作研究進行聯合創新的步伐明顯加快。目前世界約80%的農藥銷量掌握在拜耳、先正達等7家大公司手中。中國的農藥企業現狀卻是數量多、規模小、營銷亂,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抗風險能力弱。鑒于世界發展潮流,整合時代在我國必將到來。
具有實力的企業在目前市場需求降低時期,正在通過產業升級做大做強。如浙江新安化工通過對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的兼并整合,河北威遠生化有限公司2009年發展子公司和資產重組,另外,深圳瑞德豐、廣西田園也通過各種整合方式做大做強企業。
目前我國排名前20位的優勢農藥企業占據了約40%國內和出口市場,而大部分企業規模小、效益差。可以預測,通過整合后做大做強的優勢企業,具有規模原藥生產能力,市場運作方式先進、資金鏈條和融資渠道良好,將面臨大發展的機遇,而有相當部分中小企業如不抓緊整合,最終在行業競爭等多重壓力下會逐步退出市場。
調整結構實現出口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1~7月累計農藥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38.6%,而上半年累計進口農藥2.8萬噸,同比增長2.6%,金額同比增長21.7%。這么一個不盡如人意的貿易格局表明,出口嚴重下滑,進口卻生氣勃勃。這不難看出,出口問題不能全部歸結為市場萎縮,而國產產品搏不過進口產品的根本原因還在品質上。
世界上已注冊的農藥化合物有2800多種,其中商業化應用的有1300多種,而我國能夠生產的不足300個品種,且產量較大的主要集中在10多個品種上,大多還是老品種。而且,我國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比例不盡合理,高效、低毒、無公害的新品種短缺,而傳統農藥產品嚴重過剩。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全球需求明顯放緩,要實現剩余產能的出口就不能沿襲老思路,而必須對產品和市場格局進行調整,通過調整引導市場消費。
今年全國農藥一直低位運行,行業企穩回升的基礎很不穩固,出口形勢非常嚴峻,內需不足仍很嚴重,大部分產品價格低位徘徊。在這種形勢下,部分產能過剩品種投資增長依然較快,從而導致農藥市場混亂,這不僅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同時也讓國內的骨干生產企業受到困擾。
依托技術創新謀求發展
目前全國整體農藥工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比重平均不到1%,而位于世界農藥銷售靠前的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比例大多超過5%,有的高達12%以上。中國農藥企業應借鑒國際大公司的創新理念,把農藥技術創新擺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上。
出口格局的變化迫使企業提高產品檔次。隨著高毒農藥的退市,國家需要發展高效、低毒、環保的農藥新制劑產品,具有綠色背景的劑型會受到市場青睞。中國企業要加強對農藥生產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增加農藥產品的附加值,轉變目前大量出口原藥,在農藥國際制造業鏈中處于低端的現狀。
提高品種創新與技術創新才能與高端進口農藥抗衡。進口農藥在我國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而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生產技術和設備還較落后,這些致命的弱點使我國中小農藥企業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步履艱難。
當前我國農藥生產企業的創新之路可朝下述方向發展:一是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參與農藥創制和農藥應用技術開發的工作,走產學研結合的農藥創制道路;二是技術創新除注重工藝技術開發、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外,也要注意農藥產品的功能開發。而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壓力下,在市場需求降低時期,農藥行業更要抓緊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從而提高企業內在質量,在創新中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