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國內地磷肥產業幾乎是空白;2005年,我國磷肥產量達到1125萬噸,首次躍居世界首位。
○2007年,我國磷肥產量達到1351萬噸,穩居世界第一,并且首次實現磷肥凈出口。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磷肥工業走過了一條由進口產品到進口技術再到出口產品的發展之路,實現了由進口大國向制造大國再到出口大國的歷史跨越,成為全世界產量第一的磷肥生產大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磷肥產品的數量、品質、生產技術,以及磷肥行業的設備制造、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盈利水平,都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磷肥品種也從單一養分、低濃度,向高濃度、復合化、多品種發展。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除臺灣省年產3萬多噸普鈣外,其他省區市都沒有磷肥生產。作物所需要的磷素主要靠土壤賦存和農家肥料供給;沿海少數地區的經濟作物,施用少量骨粉和進口的普鈣。由于資源、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因素,我國不具備大規模建設磷肥廠的條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決定在增加普鈣進口數量的同時,生產一些磷礦粉,以解決磷肥供應不足的問題。
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研制鈣鎂磷肥。“七五”之前,我國以建設中小型過磷酸鈣和鈣鎂磷肥裝置為主,年產過磷酸鈣、鈣鎂磷肥不足200萬噸。“七五”、“八五”計劃的10年間,國家加大了對磷肥工業的技改和科研投入,引進了十幾套大中型磷肥裝置,同時依靠自有技術建設了80多套小磷銨裝置,使磷肥產量從1985年的175.8萬噸迅速增長到1995年的619萬噸,10年凈增443萬噸。“九五”期間,我國磷肥企業組織力量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磷肥產量由1996年的575萬噸增至2000年的663萬噸,4年凈增88萬噸。“十五”期間,我國磷肥生產技術日漸成熟,加之政府從2000年采取了“以產頂進”的扶持政策,磷肥產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總產量由2000年的663萬噸飆升至2005年的1125萬噸,產量首次躍居世界首位,高濃度磷肥比重從35%增長到60%。“十一五”期間,我國磷肥產業步入國際化時代:2006年磷肥自給率高達99.8%;2007年磷肥產量達到1351萬噸,繼續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首次實現了磷肥凈出口。目前,我國磷肥產品具有多樣化的品種結構和優良的性價比。
60年來,我國磷肥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也顯著提高,生產裝置實現了大型化、國產化。我國磷肥工業的技術發展經歷了自主研發、引進大型裝置(技術)和消化技術再創新的不同階段,在充分立足國情和資源條件的基礎上,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開發了多項獨創的科技成果,形成了集設計、科研、設備制造、施工安裝、生產、銷售、農化服務為一體的完整工業體系。
磷肥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成果主要包括:磷礦開展精選富集技術處國際領先水平,中低品位磷礦選礦正在實現產業化;料漿法磷銨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原山東紅日開發的硫基NPK復合肥生產技術已在全國推廣;甕福集團和四川大學開發的傳統法磷酸二銨與料漿法磷酸一銨聯產技術已在大中型磷酸二銨企業推廣;高塔造粒技術正在一批企業推廣;多種緩釋肥正在用于大田作物。目前,我國已經能夠自主設計和生產單系列30萬噸/年磷酸裝置、30萬噸/年磷酸一銨裝置、60萬噸/年磷酸二銨裝置;大中型磷復肥生產所需的關鍵設備和備品配件的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并且在技術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投資僅相當于過去的1/3。
60年來,我國磷肥行業進行了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七五”計劃完成,我國磷肥企業按照“側重市場、兼顧資源”的原則,建設了眾多以低濃度產品為主的磷肥廠。“八五”以前,我國重點大中型磷肥企業主要集中在缺少資源、但是靠近農村市場的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而磷資源重要產區的云、貴兩省,則主要為內地重點磷肥企業供應磷礦。從“八五”計劃開始,我國磷肥產業逐漸向磷資源地轉移,形成了中型磷復肥企業在云、貴、鄂、川、皖等產磷省份分布的格局,產業集中度空前提高,區域布局更趨合理。
60年間,我國磷肥產業的企業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投資主體從單一的國有和集體經濟,向多元化的股份制集團轉化;企業通過各種形式的改制,以較少的投資盤活了大量存量資產,生產能力迅速擴大;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還通過聯營、參股、合作、兼并、租賃等形式,進行原料、產品、銷售、使用等上下游產業鏈的結合,形成了云天化國際化工、宏福、開磷等一批礦肥結合的百萬噸級磷復肥企業集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大為改善。
60年間,我國磷肥產品的品牌也實現了從洋貨到國貨的跨越。改革開放的前20年,我國的磷肥市場主要被美國的二銨、俄羅斯的復合肥等進口品牌所占有,國產磷肥品牌寥寥無幾。 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從2001年到2007年,我國磷肥產量連續以年均10.7%的速度遞增,在產量大幅提高的同時,產品質量也空前提高,涌現出了像“撒可富”、“洋豐”、“宏福”、“六國”、“三環”等一批國產名牌磷肥產品,從而實現了中國磷肥產品由進口名牌為主向國產名牌為主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