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行業分會《中國鉀鹽產業藍皮書》中公布了近年來鉀鹽產量與消耗的相關數據:2006年鉀鹽產量330.22萬噸,2007年鉀鹽產量286萬噸,2008年鉀鹽產量330萬噸;2008年度消耗量700萬噸,2007年剩余庫存結轉量500萬噸,2008年總資源量:進口550萬噸+國產330萬噸(礦物生產)=880萬噸,2008年度剩余總資源量:180萬噸(2008年總資源量880萬噸-2008年度消量700萬噸),2008年總結轉量:680萬噸(2007年結轉500萬噸+180萬噸);2009年預計消耗600萬噸,加上需求增長10%為60萬噸,總計660萬噸,2009年總資源量:1080萬噸(2009年預計生產400萬噸+2008年的總結轉庫存量680萬噸),預計2009年度結余420萬噸。
從一組連環數字中,可以判斷,今年中國鉀肥即使不進口,國內市場不但夠用,甚至還會有“新的庫存”。
在中國近年鉀肥進口量的數據中,可以發現,從1998年以來中國鉀肥進口持續增長,尤其是近五年,鉀肥進口更是以每年百萬噸左右的幅度“猛增”,而到2008年,鉀肥進口發生“大逆轉”,從2007年進口近1000萬噸跌入進口鉀肥500多萬噸,與1998年的進口量持平。大起大落,十年一個輪回,這又意味著什么?
低成本鉀肥遭遇國際壟斷,鉀肥進口“老問題,理不順”,中國農業發展需要鉀肥支撐,高價鉀肥農民難以承受,諸多現實與矛盾成為“十年輪回”的必然原因。如果說,要靠“炒作”或其他非市場行為讓農民來消化目前的鉀肥庫存,幾乎難以實現。教訓的背面是經驗,如何放遠眼光,從農業發展大局培養關注鉀肥的新型農民,才是國際國內鉀肥供應商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