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只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于其長板,而是取決于其短板。中國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素質較低,農村社會環境處于相對落后狀態,三農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必將成為制約未來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短板。
二、從2003年開始中央重新將三農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起連續五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是對三農闡述。這些文件的出臺將大大加快城鄉統籌的進程,隨著一些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實施,標志著中國農業正式向現代化邁進、中國二元經濟結構將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而終結。擁有7億人口的中國農村正在經歷著歷史性巨變。
三、三農的核心問題是農民。如果將三農作一個排序的話,應該是農民、農村與農業。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又是短時內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2009年政府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完善農民土地流轉制度,繼續提高三項補貼以及4萬億投資增加就業崗位等措施,農民收入有望實現6.8%的增長目標。農村進步將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農業現代化首先要提高農民從事種養殖業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要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產貢獻率,更要摸索農業經營新模式,不僅要提高農民素質更要增強公共保障體系建設。
四、我們看好中國農業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我們謹慎看好當前的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投資。農民增收目標會與種養殖業上下游各環節產生利益沖突,會與構成種養殖業成本的農業服務型行業產生利益沖突。由于目前這類公司在中國還沒有實現產業鏈的控制情況下,單一環節的市場風險都很大。因此可能存在著有銷量卻無利潤的狀況。
五、我們看好北大荒(13.74,-0.25,-1.79%,吧)和雙匯發展(32.46,-0.03,-0.09%,吧)中長期投資價值如果將北大荒看作一個大農民,它將從農產品(13.81,-0.12,-0.86%,吧)價格上漲、土地承包費提高中受益。而雙匯發展的投資價值在于雙匯肉類品牌、雙匯向上游延伸產業鏈以及短期內生豬價格下跌帶來成本下降。
六、廣義的農業還涉及農用車、化肥和農藥、農業機械等圍繞農業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農用車方面,因缺乏政策扶持和受到上下游兩端的擠壓,農業車增長乏力;化肥、農藥方面,氮肥和磷肥產能過剩,復合肥行業具備投資機遇,農藥行業盈利穩定增加,但無合適投資標的;農業機械方面,政府補貼促進行業快速發展,但行業競爭激烈,企業盈利能力較差,無適合投資標的。
農業機械
未來12年是我國農機行業快速發展時期。《農業裝備產業發展規劃與政策》日前定稿,提出了我國農機工業的發展目標:即到2010年,農機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在“十五”末的基礎上翻一番,達2000億人民幣;到2015年,主要產品的產品水平和制造水平接近國際知名企業水平,農機工業總值達到2500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到2020年,步入世界農機制造業強國行列,工業總值將在2010年基礎上增加50%,達到3000億元。
農業部預測,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國農機化發展的中級階段。我們預計,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將從現在的45%提高到70%左右,年均增長率需要達到2.08%,高于以前年度平均增長水平。因此,從目前到2020年,我國農業機械行業正處于黃金發展機遇期,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發展領域不斷拓寬。
首先,農機補貼會繼續增加。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基于《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中央一號文件而出臺的支農惠農政策,它是一項長期政策,而非短期行為,因此農機購置補貼會長期實施下去(英、法、美、日等國家先后于上世紀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就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但時至今日仍然在向農民提供購機補貼)。而且,我國農機購置補貼力度也將越來越大,受惠區域越來越廣,補貼涵蓋的農機品種會越來越全。持續加大的農機補貼會使廣大農民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增強其對農機產品的購買需求。
其次,農民收入的逐漸提高解決了農機購置資金來源問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也就是說在未來12年間農民純收入每年平均增幅必須保持在6%以上。農民收入的逐漸提高,使農機購置資金有了保證。
最后,農業現代化的內在需求。通過多年的補貼政策實施,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耕種收整體機械化率以年均約1.5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今年上半年達到43.8%,預計“十一五”規劃的45%目標有望提前一年實現。但和美國、韓國、日本等農業發達國家近100%的機械化率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農業機械上市公司很少,A股市場有悅達投資(3.42,-0.05,-1.44%,吧)、H股有一拖股份。和行業表現特點相同,農業機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偏低,雖然未來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農機上市公司沒有較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