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今年坐上了過山車。繼2008年第一個交易日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以后,國際原油價格開始直線上升,并在7月11日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就在專家們還在猜測國際油價到底會升多高時,油價卻來了個直線回落,跌得比漲得更快,戲劇性地在不到100天的時間內跌破了70美元。10月27日,紐約12月份原油期貨最低跌至每桶61.3美元,最后收于62.03美元;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大關,探底每桶59.02美元,最后收于每桶61.02美元。截至10月27日,國際原油價格與其每桶147美元的高位相比已經腰斬有余。
這一跌,固有的思維、固有的模式、固有的做法,全亂了。
減產拉價格失效
面對持續下行的原油價格,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13個成員國的石油部長在10月24日召開的緊急會議上決定,從11月起將該組織的原油日產量削減 150萬桶。據了解,這是歐佩克近兩年來的首次減產。歐佩克上一次決定減產還是在2006年的12月。當時各國部長在尼日利亞舉行的會議上決定每日減產 50萬桶,從2007年2月開始實施。此后,國際油價一路狂奔,從每桶50美元左右飆升至今年最高時的近每桶150美元。可以說,用減產拉動油價歐佩克屢試不爽。
然而,這次減產行動不但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推高油價,紐約原油期貨反而加速下跌,逼近17個月以來的低點。就在歐佩克宣布減產150萬桶后,紐約基準原油期貨一度應聲大跌超過7%。截至北京時間10月24日19時04分,紐約12月份原油期貨報63.64美元。當天早些時候,該合約最低跌至63.05美元,跌幅高達7.1%,逼近2007年5月底以來的低點。
國內“批零倒掛”逆轉
“批零倒掛”一直是國內油品市場的頑疾,沒想到,這次也歷史性地“好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國內成品油批發價節節下跌,汽柴油“批零倒掛”現象出現逆轉。
本來,由于國際油價一路飆升,這一頑疾在今年上半年差點就成了不治之癥。當時,國內煉油企業虧損加速,民營煉油廠被迫停產,社會囤積油品嚴重,市場上油品供應緊張,汽柴油批發價均高于零售價,每噸柴油批發價甚至高出零售價千元左右。
然而,時隔不久,情況變了。據東方油氣網監測,進入9月份,國內汽油市場供求比值已進入190∶100的均衡區間;國內柴油市場供求比值也達到160∶100的均衡區間。這一供求局面的改善,使得汽柴油“批零倒掛”的價格扭曲狀況有了改變。
中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市場90號汽油批發價為每噸6400元,93號汽油批發價為每噸6700元,0號柴油批發價為每噸6000 元。而加油站成品油的零售價格為:90號汽油每噸7599元,93號汽油每噸8045元,0號柴油每噸7128元。批發價低于零售價每噸1200元以上。而據東方油氣網對全國20個城市的監測顯示,目前各地汽柴油市場批發價均比零售價低,每噸相差600元至1200元。
不僅如此,國內汽油的零售價格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的零售價格。上周三,在國際油價暴跌的背景之下,美國普通汽油平均零售價降低到2.914美元/加侖,按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美元兌人民幣6.8368元,以及1加侖相當于3.8升計算,這一價格相當于5.26元/升。而10月7日北京的成品油價格上調后, 93號汽油的零售價格已達每升6.37元。國內93號汽油的價格也普遍在6.25元/升左右。這意味著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已經高過了美國的零售價。
兩大集團悄然“變聲”
本來,今年以來,兩大集團一直是叫苦不迭,多次上書要求政府補貼其因成品油“批零倒掛”而造成的虧損。但隨著原油價格的下跌,兩大集團的叫苦聲息了。據業內人士保守計算,隨著國際油價的陡然下跌,煉油業務盈利將分別給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帶來0.25元和0.2元的每股收益。
這個結果也在兩大集團有關負責人口中得到了證實。10月23日,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臨時股東大會上透露,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走低,公司煉油業務自11 月起有望實現盈利。國際油價在每桶75美元時,是中國石油煉油業務的健康水平。中石化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相對于國際油價,中石化煉油盈利的平衡點是85美元/桶。因此,接近60美元/桶的原油價格必將給中石化帶來盈利。
針對國際油價的下跌,中石化甚至有了進一步的動作。該公司于近期下調了香港地區成品油零售價和大區公司柴油的內部調撥價。10月17日,中石化發文要求自 10月20日起下調大區公司柴油含稅調撥價150元/噸,汽油暫不調整。其中,華北大區公司對北京石油分公司的調撥價下調至6650元/噸,華東大區公司對上海石油分公司的調撥價下調至6540元/噸,華南大區公司對廣東石油分公司的調撥價下調至6550元/噸。
“大區調撥價只是公司配置給系統內銷售公司的價格,銷售公司以此價格拿到成品油后,再對外批發或零售。目前國內柴油市場跌勢洶涌,公司下調大區柴油調撥價主要是為了提高銷售公司的競爭力,擴大銷量。但是,此次的下調幅度太小,并無法令銷售公司真正受惠,而柴油價格仍處于下滑通道,目前公司的銷售壓力也越來越大。隨著國際油價的暴跌,預計公司還會再下調調撥價促銷。”中石化下屬一銷售公司負責人表示。
成品油價格調整成懸疑
無論油價上漲還是下調,都會引發國內對成品油價格調整的討論。不過面對現在這樣一瀉千里式的價格下跌,成品油價格應如何改革,人們倒真的一時拿不定主意了。
有人認為,現在改革成品油價格制定體制的時機并不好。原因有三:首先,原油價格企穩尚需時日,而追漲追跌都不明智。其次,兩大集團飽受油價倒掛之苦,今年以來承擔了巨大的政策性虧損,現在煉油業務才剛剛有了盈利的希望,需要給他們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再次,與上調相比,并沒有直接的大利益主體去呼吁成品油價格下調。
但也有人認為,現在正是改革成品油價格制定體制的好時機。如果國際油價較長時間保持在80美元以下,應乘機形成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并通過燃油稅、資源稅等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這時風險和壓力是最小的。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認為,成品油價格如何與國際接軌,一是看時機,二是看方式。方式很重要,國內成品油價格不能只是簡單地和國際接軌,不能頻繁地根據國際油價走勢調整國內油價。現在應該重點考慮的是,推出一個更加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減少行政干預的方式,讓投資者和消費者基于自己的預期做決策,這樣矛盾會減少很多。
化工行業如何相隨
“油頭”如此翻云覆雨,“化尾”如何前呼后應?
3個月前,業內分析人士還在為化工行業如何在今后長時間內(至少是今年下半年內)應對高通脹、高油價時代積極出謀劃策。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隨著華爾街的急風驟雨澆得油價直線降溫,業內謀士們的思維也來了個180度的急轉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油價近期仍將走低成為業內的普遍看法。
平安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張國君分析,國際油價繼續走低的情況可能還會繼續,但不一定能跌破每桶50美元。國內煤化工產業特別是煤制甲醇產業可能將在這次油價暴跌中受到最大沖擊。煤制甲醇目前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產能嚴重過剩;二是甲醇汽油的標準至今未定,甲醇汽油的前景怎樣還很難說。而目前甲醇的價格已經跌得一片狼藉。在目前的油價下,煤制油原有的成本優勢也已蕩然無存。如果按照煤炭價格400元/噸、固定資產折舊年限20年和利息成本為7%計算,煤制油的出廠成本對應油價大概為60美元/桶。表面看目前煤制油項目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實際上操作起來利潤空間并不大。
申銀萬國分析師鄭治國分析,在基礎化工領域,化工產品價格正在隨著油價的暴跌而急劇回落。在國際尿素價格下跌的影響下,國內尿素價格整體走勢仍以回落為主,國內秋播用肥市場少量的用肥需求并不能緩解廠家巨大的銷售壓力,根本無法支撐尿素價格趨于穩定或出現反彈。同時,國內甲醇、純苯、硝酸的價格跌幅都達到20%,硫黃價格跌幅更高達50%。
中信建投證券研發部高級分析師趙獻兵分析,油價下跌不利于基礎化工產品盈利。化工行業擁有自上端原油到下端最終消費品的長產業鏈,但是化工產業鏈上端產品與原油的價格傳導效應明顯強于下端產品與原油的價格傳導效應。因此,處于產業鏈上端的基礎化工產業將受油價影響很大。自2002年以來,全球油價持續5年的上漲使基礎化工上市公司整體實現了持續的業績上漲。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化肥、磷化工、純堿等多數基礎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實現了100%甚至更多的增長。而在油價下跌的過程中,這類企業將同樣面臨業績下降的放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