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兩個月,遍數國內石化行業的所有產品,價格幾乎無一例外地從歷史高位跳水。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重點跟蹤的168種石油和化工產品中,價格環比下跌的有106種,占63.1%。
不到一個月,國內濃硝酸市場主流價格由9月4400元/噸的歷史高點,陡然降落至10月上旬的1700~1800元/噸,降幅高達59.1%。這還不是最絕的,另一個重要化工原料硫酸,價格由8月份的2400元/噸直線下降至10月上旬的400元/噸,每噸價格就落掉了2000元,跌幅竟達83.3%,幅度之大令人驚心動魄。
與此同時,石化行業大多數產品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產品脹庫、銷售困難,以致企業被迫減產或停產的現象。
假如沒有這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恐怕誰也不能理解近一個月來國內石化產品價格所發生的戲劇性驟變。
需求不振
和近兩個月來坐上“滑梯”的國際油價相比,國際市場石化產品的價格跌幅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眾多石化產品的基礎原料,石腦油的價格水平基本反映出了整個行業的價格全貌。在遠東亞洲市場,石腦油的價格近期已跌至284美元/噸的5年低位,然而僅僅在7月份,這個價格還曾達到過歷史高點的1200美元/噸,降幅高達76%。而同期的原油價格只下跌了45%,國際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表明市場對化工制品的需求已經出現嚴重萎縮。
國泰君安化工行業研究員魏濤指出,目前整個石化產業鏈都面臨著困境:在代表石油端的“二苯三烯”,代表化工端的“三酸兩堿”,代表能源替代的甲醇、二甲醚系列,煤化工產業,磷化工產品,塑料、橡膠以及纖維等聚合物材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是一場大屠殺,美國和歐洲需求急劇下降,也在影響中國,但這還遠遠不是市場的底部。”普氏石化產品部門主管Shahrin Ismaiyatim表現出對市場的極度悲觀。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張漢林教授表示,雖然我國的石化產品出口很少,但是與石化產品相關的制成品出口量很大,主要出口地為美國和歐洲市場。
“在全球經濟中,美國和歐洲是主體,這兩大塊是影響石化產品以及相關制成品價格的主要因素。在這兩大主體需求下降的背景下,石化產品的價格無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中信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師殷孝東分析。
專家認為:“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加大,對我國出口和投資帶來較大影響,外需下滑已基本確定;國內也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的局面,石化行業的下游如紡織、輕工等行業增速回落較明顯,樓市、車市行情陷入低迷,這些都影響了對石化產品的需求。”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關閉。其中,制鞋、玩具、紡織業關閉率達40%以上,塑料加工業關閉率為30%,家電、汽配業的關閉率也在10%以上。受其影響,合成材料、合纖單體、染料、橡膠制品、涂料、膠黏劑相關上游或配套產品需求明顯減緩。從目前趨勢看,四季度上述不利情況難以扭轉,反而可能加劇。
似乎一夜之間,每一個行業都發生了需求萎縮,石化產業鏈上因需求銳減而倒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像一場急性瘟疫,迅速向上游傳導,一塊壓倒另一塊:MDI需求減少導致苯胺需求減少,苯胺需求減少導致硝酸需求減少,硝酸需求減少導致液氨需求減少,液氨需求減少最終導致原料需求減少;另一鏈條:全球性糧價和原油價格大跌,導致國際國內市場化肥需求下降,化肥需求下降導致化肥企業減產,化肥企業減產導致合成氨生產負荷降低,合成氨負荷降低最終也導致原料需求降低。
由國際、國內石化需求萎縮傳遞給我們的最直接的結果,是石化產業的生產萎縮。
生產困局
從記者掌握到的情況看,目前石油化工、化肥行業因下游需求減少、銷售困難導致了大規模的減產縮產,開工率高的只有80%左右,低的不到30%。即便如此,在產業鏈上的各個制造環節,無論固體產品還是液體產品,幾乎家家的倉庫都是積聚為患,大面積的減產并未使堆積爆滿的產品庫存得到根本消化。在需求沒有絲毫彈性的市場上,競相降價換來的除了越來越小的市場份額和越來越低的利潤外,就是越來越高的產品庫存。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孫永生向記者分析,由于國內各石化企業產品銷售普遍艱難,大量產品脹庫,無法變現,導致流動資金嚴重匱乏甚至斷流,加劇了石化企業的經營困難,其停產、減產面積不斷擴大。
安徽一家生產濃硝酸產品的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記者介紹:“現在總的感覺是三個字:很不好。我所熟悉的化工企業傳來的都是停產減產、產品脹庫、銷售困難的消息,沒有哪一家是正常的。”
大規模的庫存占用還集中在產品原料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貿易協調處處長周豫對外表示,由于近期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大幅震蕩,導致企業措手不及。8月20日之前企業經營狀況都非常不錯,但8月20日以后,幾天間突然就不行了,原料被壓在了手上。
如硫黃價格從2007年初的80美元/噸,迅速上升到800美元/噸,現在又回落到了80美元/噸,而大幅回落也就發生在最近2個月。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跌帶動了石化產品價格下滑,而由于化工企業在高位買進原材料,因此損失不小。據記者了解,國內最大的化肥生產商—云天化集團目前囤積了約68萬噸的高價原材料,這意味著至少30億元的損失。再加上其他中小型化肥廠的積壓,全行業積壓的高價原材料約達150萬噸。
中國磷肥協會理事長武希彥對外稱,僅高價原材料一項,全國化肥行業虧損已達156億元,這相當于去年整個磷肥行業76.5億元贏利額的兩倍。
“不僅是原材料價格回落的問題,金融海嘯導致生產市場進退兩難。”孫永生向記者表示,由于石化行業需要連續生產,因此對已開工建設的項目很難通過限制產量或停產來止損,將導致庫存積壓情況越發嚴重。
而隨著供需矛盾的深化和產品價格下降,殷孝東認為,石化企業的贏利壓力將不斷增加,投資效益會受到嚴重打擊。
一位石化企業的資深營銷人員說:“過去化肥產品和化工產品是翹翹板,化工產品滯銷時,往往化肥產品會俏銷,或者化肥不行時化工就很好,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品結構,多產俏銷的產品,壓縮滯銷產品的生產。現在化肥、化工市場都不好,價格一個勁地跌,庫存都降不下來,生產結構也沒辦法調整,生產什么都是虧。”
產業前景
目前化工產品市場的主流價格已經進入成本線以下了。如此大面積的虧損,是否意味著產業蕭條?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11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目前,我國石油化工全行業虧損企業達4360家,虧損面14.9%,同比擴大0.4%;虧損企業虧損額1605.95億元,同比增虧1378.3億元,增加605.6%。
該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表示,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是化工行業全面下行的一個縮影。9月,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樹脂、塑料助劑、合成纖維單體和聚合物出現全行業虧損。
有專家表示,盡管石化行業所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我國石化行業肯定不會出現大蕭條”。
專家持此積極態度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世界各國已聯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美國、歐洲大量資金的救市,對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惡化和蔓延有所遏制。二是中國經濟強于全球經濟。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家及時調整了宏觀調控政策,特別是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對拉動農村消費需求將發揮積極作用。目前國內消費出現回升,投資增長大體穩定,外貿出口也沒有出現大幅度回落,宏觀經濟正朝著預期的目標發展,因此石化市場的走勢也將趨于動態的穩定。三是石化產業強于其他行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受影響最大的是進出口貿易,而且主要是出口貿易。由于石化行業是貿易逆差行業,因此相對輕紡等外向型行業來說受影響的程度比較小。四是石化行業經過最近10年的高速發展,已積累了相當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在經受了今年上半年高油價的考驗后,應對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加。石化行業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優化整合,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張漢林認為,國內石化行業的一個競爭優勢是,已經形成了上下游高度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能夠應對當前的危機。但若是上下游分割的話,可能就很難應付價格下降對利潤空間的擠壓。
業內預計今年四季度石油和化工行業總產值的增長幅度約為25%。全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增長幅度將在28%左右,主要化工產品產量增幅為5%~20%。
另外,在全行業整體下行的現實中,仍有少數細分市場和領域亮點閃現。而這少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多為技術壁壘高的高科技產品。
芳綸是工業化的高性能增強纖維中唯一的有機纖維,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橡膠工業等多種工業和民用領域,發展空間很大。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市場,芳綸的規模化生產企業都僅有幾家,呈現明顯的壟斷競爭格局。在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企業的芳綸產品成為主要贏利亮點。如上市企業煙臺氨綸在氨綸行業景氣度較低、毛利率降低并且減產的情況下,就從芳綸業務上大有獲益。
企業策略
鑒于此次危機產生的影響還將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們還難以預計這個過程會持續多久,程度會有多深及何時結束。對中國來說,我們必須對外需環境的巨大轉變做好準備。
可以預期,今明兩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并將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平穩發展產生諸多不利影響,進而影響石化行業,使其保持生產增長的難度不斷加大,對此我們應有充分的認識。
金融危機對國內化工行業的影響其實并不僅僅是壞事。一方面,金融危機造成的國際原油價格下降,會引起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產成品價格的下降,并進而影響企業銷售額、利潤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能源價格高、勞動力成本增加、環保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最終破產或被兼并,也將順理成章。
張漢林認為,石化企業尤其是精細化工企業可從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一方面,當前需求因素導致油價下跌,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當前的背景可以促進石化企業產業結構的升級。我們的企業今后不再可能過多依賴資金投入,而應依靠技術進步獲得更大發展。
金融危機還將促進石化企業參與全球化的進程,推動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在此過程中,中國石化制造業的附加值將得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也將獲得加強,促使企業增強贏利能力,并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
因此,從整體上說,目前仍是機遇大于挑戰,尤其對于那些大型化、規模化的石化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對此,山東一位生態肥業有限公司的營銷總經理告訴記者:“冬天到了,春天不會遠的。”他充滿信心地說,公司目前的工作重點有兩個,一是進行銷售渠道建設,一是培育優質控釋肥品牌。價格風暴、金融危機只是發生于企業外部的不利因素,對企業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而品牌建設、渠道建設、終端培育是企業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松懈的重頭工作。
未來,石化行業面臨的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時機,將有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被淘汰。在這個時候,養精蓄銳,抓緊優勢產品研發,搞好人力資源培育,鞏固自有市場,削減冗余開支,裁撤無效投資項目才是發展策略。危機過后,將是更大的發展。目前,石化企業應該踏實地練好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