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中國化肥市場因為鉀肥帶頭誘發的漲價風,一方面出現了農民惜購現象,同時也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狀況。而減少用肥,必然導致來年糧食生產受影響。
據美國彭博財經新聞的報道,農作物的營養素需求飛漲,因為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飛漲讓農場主獲利不菲。
對食物、飼料和生物燃料如酒精、汽油的巨大需求也拉高了化肥價格。但是國際研究表明,IFA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鉀鹽總供應量為35544千噸,總需求為33302千噸。根據IFA的預測,在2007年至2012年階段,實際上全部鉀鹽生產國的鉀鹽產能均將有所擴大,到2012年,全球鉀鹽產能將達到5030萬噸,在2007年的基礎上增長22%,而同期的全球鉀鹽需求為3660萬噸。
由此可見,全球鉀肥供需平衡處于緊張狀態,但依然是供大于求。但是在如此狀況下,國內鉀肥價格卻出現暴漲。2008年,在前幾年連續漲價的基礎上,BPC銷售聯盟將銷往中國的鉀肥離岸價拉升400美元/噸。
由于我國青海柴達木鉀礦資源開發不足,我國每年消費鉀肥實物量雖然達1100多萬噸,目前國內生產量只占30%左右,因此從國際市場進口鉀肥仍是解決國內貨源的主要途徑。這方面我國受制于國際鉀肥生產巨頭的控制。
鉀肥漲價可能引發糧食問題,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副秘書長杜家海說我國“35%~40%的糧食產量是由增施化肥取得的。”化肥的漲價在夏糧播種后,夏糧的豐收并不意味著秋糧形勢就能樂觀。按照化肥增產作用推算,化肥使用量銳減1/3,就意味著糧食可能減產10%左右。
鉀肥和化肥等事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宏觀政策應該對國內資源開發和應對國際壟斷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