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2600多家農藥定點企業,23000多個登記證件,市場容量在460億元左右,近10萬名農藥營銷人,近20萬家左右農藥零售店(2000縣*20鄉鎮*5零售店)(保守估計),任何一家農藥企業被“丟”入其中也如石沉大海地難見動靜的。
農藥生產企業如何在徹底混戰的局面中突出重圍呢?熊興平在分析《農藥營銷10大“宏觀戰略”》和《農藥營銷10大“微觀戰術”》之后,熊興平還提出了農藥營銷的10大“中觀策略”。
現與同行一起分享,希望大家“疑義相與析”。
1、多宣傳品牌文化,少宣傳產品文化。
目前,農藥企業只知道宣傳產品和產品的商品名稱,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因為企業品牌,是鐵打的營盤;產品名稱,是流水的兵。產品嚴重同質化,已是不爭的事實。相同的配方,同樣的有效成分,只是商品名字改變而已,只要不是假偽劣,內在品質基本上一模一樣的,連成本也不相上下。
在這種情況下,宣傳產品文化,已毫無意義,營銷企業品牌文化才是長遠之道。
2、培育出年回款額過1000萬元以上的單種“大產品”!
目前,在23000多個產品證件里,每年平均每個證件銷售不超過200萬元,加之規格細化、包裝細化后,使每種品規平均銷售額沒有突破60萬元/年。
企業應該實施“大產品策略”,即大力培育單個品種回款總額必須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產品,否則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添之不見其多,減之不見其少,沒有任何市場影響力可言的。
3、培育生命周期在5—8年以上的“長壽產品”。
目前,3年賣倒一個新產品,流水的產品無法托起一個鐵打的品牌,剛剛有一點市場影響力,產品就死在經銷商的“拔苗助長”之中,品牌失去了產品依托,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長線產品”的培養,十年磨一劍,品牌影響自然來。
先有長壽的產品,后有長壽的品牌;先培養長壽的產品,然后才有長壽的企業影響力。
連續5—8年的持續努力推廣和精心維護,產品也自然而然成了“品牌”,企業品牌的大廈,才有了堅實的產品基礎。
4、忠誠農戶的培育,忠誠客戶的培育。
目前,大多數農藥企業知道產品被“賣”出去了,但不知道被誰買去的,也不知道被誰在“使用”的,不知道誰是回頭再購買,也不知道誰是偶然購買,更不知道誰是一次性購買。使用者(農民)行為分析遠遠沒有做到,且企業根本沒有心思去分析,只知道賣貨、賣貨、還是賣貨,不知道分析買貨人行為心理分析。農民購買農藥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對于企業的忠誠,所以企業的銷售量也是隨機行走、飄忽不定。
選擇不同廠家合作的機會太多,于是經銷商更“朝秦暮楚”,沒有忠誠度可言。廠家對商家更是只看利潤、不看忠誠,也是商家改變選擇主意的原因之一。
其實,物質利益追逐之外,農民和經銷商對于企業歸屬感、品牌文化上的認同和接受,也是很在乎和有情意的。購買忠誠度的培養,應該作為農藥企業的一種長遠規劃。
5、品質、服務、信譽、文化的差異化!
目前,農藥企業更多的是包裝差異化、規格差異化和名字差異化,這些都是外在“皮毛”表面差異化,不是內在“精髓”根本差異化,“差異化”的表面追求已經被走向了“誤區”和“陷阱”。
真正的差異化,應該是品牌差異化,服務差異化,基層推廣差異化,企業營銷模式差異化,而不在于“外在表象”差異化。
6、重心下移,關鍵是技術推廣重心、售后服務重心的下移!
目前,農藥企業也在談終端銷售、渠道下移,這是對的,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合適如此這樣做的(大公司有條件和資源將重心下移,中小公司因為實力原因無法做到)。其實更關鍵的是技術推廣、產品宣傳和售后服務等重心下移到基層重點鄉鎮和種植基地,而不是跑到鄉鎮選代理商,更不是在農村做“直銷”,那樣中小企業越做越累、越做越煩,人財物都無法跟上,營銷費用和管理成本反而上升。
7、致力于打造地區性強勢品牌!
因為地域、種植結構和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差異,農藥產品中至今難以出現一種像“非?蓸贰蹦菢拥耐ㄓ卯a品——“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農藥產品。巨大的差異性,注定不可能出現“一個產品、全國通用”的“大眾普及型的農藥品種”。
因此,最現實的出路是,單品突破,搶占山頭,自立為王,鞏固區域革命根據地,成為地區強勢農藥品牌。
8、打造企業“標識化”產品——形象代言產品!
如今,部分企業銷售額超過了3—5億,卻找不出一個拿得出手、上得了桌面的“企業形象代言產品”。其暢銷農藥產品,要么沒有任何科技含量,要么劑型太落伍,要么登記防治對象單一,導致同行對手不認同、農藥經銷商不心服、植保專家無顏面去推廣。而很多企業的銷售額是N個產品的“碼”出來的(產品叢林戰術),銷售回款是用N個業務員“堆”出來的(人海戰術),所謂品牌有的還是用金錢(廣告)“砸”出來的,所以“贏”得無法讓同行尊敬!
因此,企業必須將體現企業科技實力、代表農藥方向和體現農藥發展趨勢的產品“登記”出來,“鎮住”同行對手,“打壓”植保專家,讓大家心服口服!蔼氶T秘器”和“看家產品”,作為公司的“鎮家之寶”,讓同行對手肅然起敬、讓植保專家心服口服、讓商家賣出品位,如此這般即使形象代言產品“暫時”銷量不佳,也讓圈子里的所有人不敢小看和忽視,使別人明白“億元銷售”的基石并非虛弱不堪。
如今,同行之間相輕相斥:“就他那些低科技含量產品,忽悠出幾個億的銷量,真是佩服佩服!”這種輕蔑式的“贊賞”,不斥于耳。這是因為即使產品銷售量大,也并不表示符合農民的需要——農民可能被廠家廣告宣傳“綁架”(或忽悠)了而已,同行旁觀者無法口服心服,鄙夷之情,油然而生。
有些產品是戰術需要,有些產品是戰略需要,即使現在還不賺錢,也要大力培育和儲備,關鍵是要讓競爭對手肅然起敬,讓同行輸得五體投地。
讓競爭對手無話可說,讓植保專家心服口服,這樣的企業還愁未來沒有更大的“億元銷量”嗎?
9.為農民創造價值,而不是忽悠農民的幼稚和信息不對稱。
企業老板知道要利潤,經銷商明白要毛利,業務員心里要收入,卻惟獨忘記了農藥的使用者——農民希望“降本、增收”。農藥營銷的“萬里長征”中,最終目的地就在“農民的心里”,否則,即使剩下最后一里路,你也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得到農民的認可和接受。
為農民創造價值,輕松植保,輕松種地,造富農民,讓農作物增產增收,讓植保成本相對減少,這樣的農藥營銷才能“可持續”地走下去,而不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民”心態。農民富,則農藥工業興;農民窮,則農藥工業衰。農民是弱勢群體,信息不對稱,在專業技術上也很幼稚,但是“賣拐”式農藥營銷,注定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長的,因為農民也在進步中、也在成熟中,同行的眼睛也在盯著你的“失手”。土地是農民的衣食父母,莊稼是農民的兄弟,農民何嘗不是農藥企業的衣食父母和財富兄弟呢?
10.“為了科學合理用藥,寧可少買一包農藥”的農本思想。
“為了賣農藥而賣農藥”,“寧可錯賣一包、也不可少賣一包”,“只管農藥賣得好,那管農民受不了!”,這種把銷量建立在農民的痛苦和負擔上的營銷,沒有理性,沒有良知,企業是無法長久或者無法可持續發展的。
提倡“早打藥、打對藥、少打藥、打好藥、打藥好”,然后用自己的農藥為農民創造財富,為了農作物的健康,為了環境保護,為了田地增產和增收,才把自己的農藥賣多一些,賣貴一些,賣長久一些,這才是農藥營銷的正義之道。
同理,農民是農藥營銷人的兄弟,農民也是農藥企業的“土地”,莊稼就是農藥人的“衣食父母”,難道我們希望自己的兄弟和父母不計成本地“亂打藥、瞎打藥、多打藥”嗎?
農民愛護自己的莊稼,我們愛護自己的農民,因為都希望有一個好收成,“大豐收”是大家共同一致的心愿。但是“拔苗助長”的故事,豈是講給農民兄弟聽的嗎?土地—>莊稼—>農民—>廠家,這是一個和諧的“財富生物鏈”,過度的開發終將會得到報應的。土地被透支,造成了水土流失、貧瘠;莊稼被透支,喪失了原來品味口感;農民財富被透支,對廠家農藥失去了基本信賴;廠家信譽被透支,未來將沒有“未來”了。
像農民愛護莊稼一樣,我們應當愛護自己的“莊稼”——農民,絕不做“拔苗助長”的事情。
當新農村建設和工業反哺農業成為國家的重要政策和實際行動后,農藥營銷人就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廣闊天地施展才華。你說呢?(熊興平 xxingping@sina.com 某大型農藥公司市場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