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國內數千家農藥生產企業將面臨一次重新“洗牌”。從這天起所有企業生產的農藥產品不能再使用商品名,農藥禁用商品名,利也?弊也?針對業界普遍關注的這個話題,山東省農藥檢定所所長薛克富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取消農藥商品名,對大企業、經銷商、農民來說,都是利好消息,但是對一些規模較小的農藥企業來說,的確是個嚴峻的考驗。大浪淘沙面前,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政策:規范產業發展
薛克富稱,現行的農藥管理法規及配套規章暴露出許多問題,一是產品數量多。二是“一藥多名”。許多企業為達到變相漲價的目的,編造了五花八門的商品名,如吡蟲啉就有700個商品名。三是標簽管理不規范。
為解決上述問題,農業部對現行的《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和《農藥登記資料要求》進行了修訂,并就農藥標簽管理、農藥名稱和產品含量管理制訂了相應的規范性文件。發布了六項具體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條規定是自2008年7月1日起,生產的農藥產品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稱。還有就是提高了登記門檻,減少臨時登記與正式登記的差距,臨時登記有效期由過去的四年縮短到三年,尤其是提高了臨時登記在農藥殘留方面的要求。
薛克富介紹,通過上述一系列新政策措施的施行,預計農藥產品名稱可由目前的1.6萬個減少到1700個,農藥登記的數量也將明顯減少,“一藥多名”、產品數量等問題將得到解決。
利好:農民得實惠
薛克富認為,2008年,最讓農民得實惠的莫過于取消農藥商品名,這個政策解決了“一藥多名”的突出問題。以前許多企業為農藥編造了五花八門的商品名,導致許多農民在實際購買農藥時往往分不清產品性質,經常買到高價農藥。“一種普通的除草劑乙草胺,就有禾耐斯、圣農施、草立凈等幾十種商品名,連經銷商都不太清楚藥效究竟有沒有差別,更別說農民了!
取消“一藥多名”對經銷商會產生什么影響?薛克富稱,“這意味著商家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從而督促商家加強對農藥的售后服務,對農民來說肯定是利好消息!
挑戰:企業重組難免
農藥商品名的取消,從表面上看,國內所有農藥生產企業又一次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但換一種角度看,這也意味著大企業和小公司在品牌與技術方面明顯拉開了差距。
薛克富稱,我省現有農藥生產企業340多家(包括衛生殺蟲劑廠家),取消農藥商品名和提高登記門檻,在某種程度上對小的農藥企業是個沖擊,在未來兩年內,會有些小企業關門,一些企業為了生存轉為地下違法生產的情況也可能存在。作為執法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很有必要。當然,取消農藥商品名可能會對一些生產企業的生產與經營帶來不小的影響,但這些問題和困難對建立一個健康有序的農藥市場秩序來說,是能夠也是應該解決的。至于對那些采用“一藥多名”坑害廣大消費者的不法廠商來說,取消農藥商品名的措施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