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有關媒體以《民營化激活了陜西小碳銨企業》為題,對陜西小氮肥企業生存狀況進行了報道,指出民營化是小氮肥企業擺脫困境的較好出路。
時隔8個月,當記者再度走訪這些小碳銨企業時發現,民營化僅僅是他們尋求生存的第一步,那些走了民營化之路但只實施了管理機制創新的小企業,雖然暫時化解了資金危機,卻沒能獲得長久的發展。只有那些在民營化同時實現了產品和經營模式創新的企業,才真正擺脫了困境。
2005年,陜西城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難以為繼而被溫州私人企業家收購并控股。在實施了一系列內部改革、明晰了產權后,該公司先通過技改擴大了合成氨產能,后成功實施了碳銨改8萬噸尿素再擴至13萬噸尿素的技改,2006年又上馬了2萬噸/年聯醇項目。結果,在2005年,也就是企業改制當年即實現扭虧,2006年實現利潤800多萬元,去年實現盈利1000多萬元。
“雖然今年原料價格、運價、檢維修費用等都大幅上漲,但正在實施的一系列技改項目將大大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加上尿素、甲醇市場目前都不錯,企業今年實現1000萬元盈利目標沒有問題。”該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與城化公司一樣,陜西扶風縣氮肥廠在實施公司制改造的同時,于2005年率先上馬了5萬噸/年聯醇裝置。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坦言:“如果當時未上馬聯醇裝置,企業恐怕早就不行了!
陜西漢中市氮肥廠的產品多元化步伐邁得更早。2000年,在小碳銨企業日子還算安穩時,該廠就意識到單一碳銨產品的潛在風險,果斷參股青島啤酒漢中有限公司,同時出資設立農資經銷公司,把經營范圍由碳銨擴大到農膜、農藥和啤酒。該廠副總經理魏向東告訴記者:“2007年,雖然化肥板塊出現了虧損,但由于啤酒飲料和農資經銷取得了較好收益,企業總體沒有虧損。目前公司正在進行2萬噸/年聯醇項目的前期準備!
據了解,陜西省目前存活的小碳銨企業共有16家,其中盈利的有5家。這5家企業的共同特點是,不但較早實現了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造,而且在產權明晰后迅速通過技改或資本運作,擴大了產能,增加了新產品,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另外11家企業中,有7家雖于2005年前后進行了所有制改造,但因未同時進行產品創新,在經歷了兩年短暫的盈利后,在2007年以來成本大幅上漲的打壓下,又開始虧損。剩余4家小企業,則既未進行所有制改造,更沒有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從2003年開始就一直在虧損,已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大包袱。
“去年公司虧損了110多萬元,今年情況更糟。”陜西蒲城秦盛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長城向記者訴苦道。他說,2005年,浙江和福建人合伙承包了蒲城縣氮肥廠,組建成立陜西蒲城秦盛化工有限公司。由于新公司在用人制度、激勵機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壓縮了管理和運行成本,所以,2005~2006年一度扭虧為盈。但去年以來,由于成本大幅增加,企業產品單一,重又出現虧損。今年焦炭價格再度大幅上漲,企業的虧損更加嚴重!爱敃r在改制的同時,就應該對生產裝置也進行技術改造,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蓖蹰L城惋惜地說。
而剛剛承包了岐山縣氮肥廠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為了使岐山縣氮肥廠能夠長期生存,他在與該縣政府簽訂了承包合同后,立即進行了用人制度和成本核算及產運銷制度改革,并加快了4萬噸/年聯醇項目的建設步伐,力爭今年扭虧,明年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