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穩則社會安。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并把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提出'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從而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做到統籌兼顧,注意到各個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將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進行有機結合。世界各國的歷史經驗證明,只有各個產業之間協調并進,才能實現農業整體高效發展,只有農業、工業、第三產業的相互配合,才能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高度重視土、肥、水、種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整體推進,肥料作為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對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起到關鍵作用。1958年,毛澤東主席把農業增產的基本措施概括為'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個字,被稱為'農業八字憲法'。全面推行'農業八字憲法'對種植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肥料業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肥料業在農業發展中的貢獻日益顯著,1998年,由于土、肥、水、種的共同發展,中國的糧食產量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中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為中國人、中國農業工作者的驕傲!中國人多地少,保障糧食安全是長期戰略任務,而它的關鍵之一是解決好肥料問題。如何推進中國肥料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實現肥料業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最大貢獻,是肥料業從業者的共同追求,也是社會賦予肥料業從業者的神圣使命。現在,中國的肥料業發展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我國肥料業對農業增效的貢獻越來越大,另外一方面,在肥料產業發展過程中一直未解決的一些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并成為阻礙中國肥料業健康發展的痼疾。
農業大規模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和水等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雖然中國耕地僅占世界耕地的7%,但卻使用了世界35%的化肥。但是,在農業大規模使用化肥的同時,化肥的利用率增長速度緩慢。目前中國氮肥當季利用率僅為30%~35%,磷肥利用率僅為15%~20%,鉀肥利用率也不超過65%。中國每年通過淋溶、揮發等途徑損失的化學氮多達1200萬噸~1400萬噸,價值430億~500億元;現有復合肥中的磷在進入土壤后大約35~40天左右有效性即下降80%,絕大部分養分被固定而失去效果,從而增加了農業成本,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嚴重污染了環境。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養分流失,造成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營養化。近年來,太湖、巢湖、滇池相繼暴發藍藻,太湖的嚴重污染曾危及無錫幾百萬群眾的飲水安全。一份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研究成果顯示:在太湖的外部污染總量中,工業污染僅占一小部分,約在10-16%,農業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在持續上升,目前已占到59%。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及重金屬破壞了太湖的水環境。
隨著化肥用量的穩步增加,肥料的增產能力和利用率卻不斷下降。隨著中國人口數量的增多和耕地面積的減少,糧食供給的壓力越來越大,提高糧食單產的要求更加迫切,導致化肥、農藥使用量的持續增加。化肥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又導致土壤板結、耕作質量差,糧食產量不斷下降。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糧食總產量連年下降,2003年的糧食總產量只有4.31億噸,僅為歷史最高年份1998年糧食產量5.12億噸的84%,當年的糧食生產量與糧食消費需求量形成了較大的供需缺口。我們提倡可持續發展,不解決化肥利用率下降的問題,就無法實現糧食產量的持續遞增。 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化肥在農業生產總成本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出現了即使增產、增價卻不能增效的現象。我國化肥的施用量從上世紀50年代末的1萬噸到2006年化肥折純使用量約為5600萬噸,50年增加近5600倍。近幾年化肥價格的快速增長,使化肥在農業生產成本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們現在實行的是國家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每畝地國家要補貼60元,全國18億畝耕地,每年財政補助達1080億元,這占了國家財政很大的一部分,但這相對于化肥成本的增長還是遠遠不夠,我們提倡多快好省,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就不得不關注這個問題。
要解決肥料生產中的這些問題,突破肥料業發展的瓶徑,就需要以現代農業的整體視角來推進肥料業的發展。
確保農村穩定的勞動力,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力度,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就業容量,實現農民在能正常進行農業生產的情況下經濟收入不斷增長。穩定的農村勞動力是農業生產發展的根本保證,特別是有機肥的施用,更需要勞動力的保證。而目前,在一些地方卻在不當提倡'打工經濟',鼓勵農民大批離開土地,并且提出不當的農業人口比例。推進經濟發展,確實需要加大城市化進程,建設現代化國家,確實需要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有一個恰當的比例。但是城鎮化進程不可盲目推進,農村和城鎮人口比例不能不當提出。現在一些農村人口偏少的國家,如美國、韓國、日本這些已經實現了現代農業生產的國家,提出了要增加農村人口比例,都是注意到了農村人口偏少給農業整體發展所帶來的農業減效、減產問題。這應該是我們的一個借鑒。要確保農村勞動力的穩定,就必須加大農村就業容量,確保農民能夠實現就地就業,就地增加收入。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的第一和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肥料業生產與銷售企業也應該積極加入到增加就業容量中來,這是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可推進肥料企業的發展。第二個,還要加大對農民的培養力度,從最低的標準,要能夠合理施肥,化肥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化肥的不當施用。國家現在提出了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應該是每一個農民在施肥時的自覺要求,不應該僅是土肥站的事,土肥站有責任普及教育,企業有義務積極參與。高一點的標準,要讓農民自己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專家。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民有自己的實驗室,我們目前達不到這個標準,但是,可以朝這個目標努力。
大力倡導有機肥料與化肥的合理施用。實驗表明,有機肥料在對農業生產上的作用與化肥的作用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因為有機肥料施用需要一定的勞動力,不象化肥施用的簡便、清潔,目前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很少。事實上,發展有機肥對發展循環農業、節能減排有著積極的作用,也符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沼氣肥料生產的有機肥為例,沼氣池保證了農村的清潔,生產的沼氣可以充分利用。有機肥,特別是廄肥的使用,還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目前,對有機肥的發展重視還不夠,在這個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引導,企業也應該積極參與與推廣。總的方針,可以是政策引導、科技引領、企業參與、全民努力。
注重肥料發展中的技術創新,切實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減少浪費,減少污染。技術創新,要注重溫故而知新,要注重傳承性與長遠發展的結合。同時,技術創新要與市場發展積極結合,近幾年,我們肥料業有很多的新技術,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進行轉化,造成浪費。事實上,對于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來說,完全可以在前期就進入。現在一些地方在積極推進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結合,以促進技術轉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對肥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給以足夠重視,以整體農業的大視角,統籌兼顧,協調解決,以實現我國農業的科技化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