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食品安全這根弦越繃越緊,已然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頭戲”。農資行業是農副產品的上游產業,自然成為食品安全建設的重點監護區。
如何開發出新型農藥、肥料及其它農業生產資料,在保證農牧產品增產的同時,不影響產品的品質,愈發顯得急迫。農藥殘留及其對人畜的毒性,化肥使用對作物品質、口感和營養的影響,這些顯性因素,成為農資企業必須首先關注的議題。
食品安全,為農資企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也設置了一條新的發展標準和門檻。對農資生產企業而言,食品安全不僅是法律和政府對食品加工業的要求,也是農資市場未來的增長點,更是企業和產業自身發展的新起點。
對于化肥生產企業而言,依靠舊有的產品結構,顯然不能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在市場上,生態蔬菜和環保食品一路飚紅。 經常有人抱怨,市場上的菜,樣子比原先好看了許多,卻遠不如從前清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肥料使用過量。
避免化肥濫用,為作物提供恰當份量的肥料,或許緩控釋肥料起了很好的表率。但是,它還不夠完美無缺。更優的肥料,應該是基于生理特異性的緩控釋肥料,它能根據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實現不同等級的養分釋放;誘使緩控釋肥釋放的,應該是作物的生長階段,而不僅僅是土壤的物理化學特征。
當然,除了緩控釋肥料,還可以有生物肥等新型肥料。農家肥、綠肥等老式肥料,也應該引起化肥廠家的足夠關注。在“食品安全”擠壓市場、需求發生變動的情況下,它們是否會構成對純粹化學肥料的威脅,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化肥使用過量或不當,只會影響食品營養和口味;農藥使用不當或殘留過量,則會對食用者的健康和安全構成直接威脅。農藥企業,受食品安全標準調控的影響自然比化肥企業更大。回顧化學農藥的發展歷史,早期的農藥是重金屬鹽和氯化烴類農藥,殘留毒性最強,應用時間也最久。其后,農藥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加快,而食品安全和農藥殘留的標準也越來越苛刻。每一代新農藥的誕生,都會有新的、更高的安全標準與之相伴。
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高毒農藥的查禁力度。筆者相信,在食品安全標準越來越嚴格的大環境下,在隨后的幾年里,會有更多的高毒農藥被禁用。農藥企業,誰首先實現產品的更新換代,誰就能走在政策之前,引領市場潮流,占領未來競爭的制高點。反之,不能實現技術跨越的農藥企業,會受到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淘汰。
食品安全,已經超越了食品加工業,成為農資生產業的一條新標準,理應受到更多農資人的關注。看似為食品安全補天,實際是為農資企業鋪路,鋪就一條走向新的未來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