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在這天召開的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正式宣布,該協會原來下屬的小氮肥分會和大中氮分會撤銷。此舉意味著中國氮肥行業要整合力量一致應對12月11日起的中國化肥市場的對外開放。中國化肥市場的對外開放,國內氮肥行業將首當其沖。全國現共有氮肥生產企業567家,除了31家大型氮肥企業、53家中型氮肥企業以及幾十家已經大型化的小氮肥企業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之外,其余 400多家小氮肥企業已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
小氮肥前景為何難料
國內的氮肥企業大致有這樣幾種發展模式:一是自1973年起的若干年里,我國陸續從發達國家引進了31套大型氮肥生產裝置,原料路線有渣油或石腦油、天然氣和煤炭三種,就是通常所說的油頭、氣頭和煤頭。二是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式,這是用國產大氮肥裝置裝備起來的原地方小氮肥企業。記者曾于2005年1月采訪過該公司,當時華魯恒升的新裝置剛投產1個月,運行情況良好,能力達到30萬噸合成氨、60萬噸尿素,還能聯產20萬噸甲醇。三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由各省、市、自治區自行建設的中型氮肥企業,合成氨產能通常在13萬噸至18萬噸之間,這類企業全國有53家。四是由若干家當年的小化肥廠聯合起來形成大氮產能的氮肥企業,比如山東魯西化工集團、江蘇靈谷化工集團等。其中,魯西化工集團通過收購和兼并,并購了山東聊城地區半徑在幾十千米之內的7家小氮肥企業,尿素年產量達到104萬噸,磷肥產量達到90萬噸,已經達到了大氮企業的經營業績。五是氮肥企業加入中國無煙煤產量最大的山西晉煤集團,從而保證了化工煤的專門供應,徹底突破了煤炭的制約。目前已有原石家莊化肥廠、山東明水大化集團等5家中氮企業加入晉煤集團。六是小氮肥企業擴建為中氮模式,使合成氨的生產能力達到18萬噸左右甚至更大的規模,形成一定的競爭能力,如河南心連心化工集團等。最后一種也是目前數量最多、前景還很難預料的群體——400多家生產能力低、能耗高、品種單一的小氮肥企業。
目前,前六種模式的氮肥企業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競爭優勢。幾家油頭大氮改為煤頭后,原料路線已經問題不大,只要天然氣和煤炭供應正常,這些大氮和中氮的發展就無大礙。倒是這400多家小氮肥企業的情況令人擔憂。
400多家小氮肥企業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企業單獨生存,原料主要靠煤,產品種類較為單一,以尿素、碳銨為主,另生產甲醇等為數不多的化工產品,競爭力一般,抗風險能力也不高,甚至有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已降至安全線附近,一旦遇到煤炭、電力、運輸價格繼續上漲,遇到旱澇等不良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或者遇到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企業就很有可能撐不住。
河北正元化工集團總裁劉金城分析,2006年全國合成氨產量為4000多萬噸,按一家產能20萬噸計算,有200家企業就能達到這一產量。他說,市場就那么大,因此競爭會空前激烈。山東青島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安東也認為,我國化肥市場對外放開,小氮肥企業面臨的是國內大中型氮肥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雙重擠壓,其激烈的市場競爭將不可避免。再有,農民的信息也會越來越靈通,誰的化肥質量高、價格低、服務周到,農民就去買誰的,不會因為你在當地存在了多年,就依著感情繼續圍著你的化肥轉。這一天到來之時,幾百家競爭無力的小氮肥企業將很難生存。
技術創新是惟一出路
小氮肥是在中國本土上發展起來的獨特的支農企業。20世紀50年代中期,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單位開始設計小氮肥裝置;1958年,由大連化學工業公司建設的中國第一家小氮肥廠開業。我國小氮肥行業鼎盛之時曾有2000多家企業,基本上有糧食生產的縣都有小化肥廠。然而,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2000多家小氮肥企業生產的幾乎都是單一的碳銨。雖然碳銨是中國特有的產品,也有自身的優勢,如價格較低、容易被土壤吸收等,但與世界氮肥工業發展趨勢相比,仍不如含氮量高的尿素更受農業的青睞,因此尿素迅速成為被農業生產看好的肥種。
1986年,當時的化工部看準時機,在河南省輝縣化肥廠、山東省鄒城縣嶧山化肥廠和山東省平度縣化肥廠進行了碳銨改尿素的技改試點工作。 1987年,小氮肥分會成立,隨后還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從此小氮肥有了專業技術方面的領頭人。可以說,20年前小氮肥的碳銨改尿素技術改造,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孔祥琳介紹,不單是碳銨改尿素,小氮肥還在許多領域進行過技術改造,均取得了不俗的業績。首先是1973年的那次技改,全國合成氨能力凈增140多萬噸,相當于當時全國合成氨能力的26.3%。1978年開始,小氮肥行業又以節能為中心進行了技術改造。當時的情況是,年產30萬噸合成氨的大氮裝置陸續引進,在市場競爭中給小氮企業以威脅,但同時也在技術上給了小氮肥行業以啟發。進口的31套大氮肥裝置的特點之一就是能耗低,而小氮肥普遍能耗高,這就是差距。通過這一階段的技術改造,全國小氮肥行業能耗下降了35.8%,對于改變小氮肥企業的落后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從 1989年開始,小氮肥進行了提高裝置整體水平為主要內容的節能技術改造,進一步消化吸收了引進大型合成氨裝置的設計思想,并以熱能系統工程的設計思想為基礎進一步改造了小合成氨生產裝置,這樣,全國小合成氨能耗又下降36.9%,產量增加了16.1%。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小氮肥繼續進行以優化工藝、優化設備、優化控制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這時的小氮肥工藝更為先進,裝備也逐步達到中型化,小氮肥的生產技術已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最近,一位小氮肥企業的老總對記者說,正因為小氮肥的小,我們才有敢于一試的心態。大氮和中氮搞技改,要層層報批,小氮肥沒這些麻煩,發現問題就提出來,技術委員會處處支持,說干就干,許多技術問題就是這樣解決的。
小氮肥的發展,是一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的歷史。當年的2000多家小氮肥企業,如今只剩下400多家,雖然有市場因素,但技不如人而被淘汰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可忽視的三個法寶
注重技術創新的同時,小氮肥企業也不可忽視肥化并舉、生產配方肥和完善農化服務三個環節。
近半個世紀以來,小氮肥企業在實施技改的同時,也逐步擴大自身的經營范圍,靠走肥化并舉之路,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青島堿業天柱化肥分公司總經理李豐坤向記者道出了他總結的小氮肥生存的三項法則:一是要有規模經濟。經過幾次技改,天柱化肥的合成氨產能從建廠時的3萬噸,發展到6萬噸、8萬噸,直到現在的18萬噸,基本達到了中氮的水平。二是要注重產品結構調整,說白了就是選擇時機,上馬化工生產裝置,形成肥化互補的態勢。2000 年,天柱化肥上馬了16萬噸規模的大顆粒尿素裝置,這是除海南富島大化肥之后國內第二家大顆粒尿素裝置,使得天柱化肥的尿素競爭力大增。此外,天柱化肥在聯產甲醇的同時,還陸續上馬了多項市場看好的化工產品,如甲醛、液體二氧化碳、雙氧水、甘油等。最近,天柱化肥又建設了一套4萬噸/年能力的硬脂酸裝置,此裝置采用的是高壓連續水解,再經蒸發、真空蒸餾、脫色等工藝,是目前國內技術最先進的工業硬脂酸生產裝置,原料使用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和本廠富余的氫氣,可謂一舉兩得。三是狠抓節能降耗,這一點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有明確具體的辦法和措施。
記者之所以介紹天柱化肥分公司的經驗,是因為這家有40年歷史的小氮肥企業,有著與400多家兄弟企業相近的特點,而這家小氮肥企業,其去年的經營收入中,化工產品創造的產值已經占到該企業3.4億元年產值的一半,其他經濟指標在全國同等規模企業中也名列前茅。
1995年,原化工部表彰了100家農化服務先進企業,并在化肥行業推廣農化服務這一做法,使廣大農民認識到科學合理施肥能夠有效保護土壤環境、提高單位產量。最近,記者在采訪河北天寶化工有限公司、山東禹城中農潤田化工有限公司等小氮肥企業的農化服務工作時了解到,兩家企業與當地農業主管部門配合,進行了數年的土壤化肥配比調查,使當地農民基本上了解到耕地的土壤性質、肥料施用數量等,進而提高了當地的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山東禹城中農潤田化工有限公司研發出一種肥料增效劑,在造料工藝之前就按比例添加到尿素顆料中,經過禹城當地170多個農戶、1313畝玉米、為期兩年的試驗,畝產平均增長19.2%。此技術2001年4月通過農業部的鑒定,2002年8月2日得到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產品證書。與此同時,這家小氮肥企業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信任,生產的尿素深受農民歡迎。小氮肥是土生土長的支農企業,與農民有著濃厚的感情,對當地的自然狀況和土壤結構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門到門式的農化服務更是小氮肥企業服務廣大農民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時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法寶。
小氮肥是中國特有的工業種類,在中國的土壤和環境中頑強生存和發展了半個世紀,廣大農民不會輕易遠離小氮肥。但是,小氮肥確實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又處在了新的發展路口。何去何從,不能不引起業界的思考;如何發展,還要看小氮肥自己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