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天萬物復蘇的時候,化肥企業的銷售開始升溫,運力又開始吃緊,全國各地的企業發貨有困難的比比皆是。
有的地區化肥企業出現事故暫時停產,外來尿素進入當地又相當困難,造成貨源緊張,化肥價格上漲;有的企業想要進入外地市場,但是因為外運困難,只好針對本地銷售;還有的滿足于本地市場銷量,本身就不怎么對外發車……
化肥運力緊張是個季節性問題,鐵路運輸緊張卻是年年月月都相似。化肥屬于大宗物資,汽車長途運輸的成本要比鐵路的運輸成本高得多,所以除了水路,肥企的長途運輸還是要依賴鐵路。由于化肥企業在鐵路運輸上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鐵路化肥運輸的利潤就要相對偏低,也使化肥在爭搶鐵路運力的時候處于劣勢。有時候企業不得不自掏腰包高價租車皮。這些費用導致產品成本升高,市場競爭力自然也就有所削弱。
不過,企業似乎也想出自己的應對策略——基地轉移,將新增產能向原料基地轉移。這樣就可以解決原料的供應問題,不必太過操心原料的運輸,還可以節省不菲的運費;如果只針對本地市場,那就更不用發愁化肥的銷售運輸;就是想要開拓外地市場,那就轉嫁物流業務,讓批發商、分銷商自己解決化肥成品的轉移問題。可是,把運輸推給分銷商并不是一個萬全之策,鐵路運力對誰都一樣緊張,最終受到制約的依然是化肥企業的銷售量。
目前不少肥企銷售廣種薄收。企業在產品運輸方面往往花費大量精力,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戰線拉得過長,銷售處于分散狀態。這種廣種薄收式策略,往往造成銷售量不穩定,不能很好地培育市場品牌,更不易形成穩定的銷售群體。還有些企業缺乏做大做強的意識,只滿足于在本地銷售,不能有效地利用外圍市場,沒有充分挖掘企業的潛力。看起來,這二者都有偏頗,都沒能準確地把握成本與物流的關系。如何取得戰線長短與銷售量的最佳組合,這也是一個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