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方位競爭的挑戰 ——寫在化肥市場開放及價格調控機制改革之際
從今天開始,中國的化肥產業要面對真正的挑戰了。這種挑戰的表現就是全面市場化。挑戰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從今天開始的化肥分銷領域的對外資開放,一是國家即將正式實施的化肥價格調控機制改革。
外資進入化肥分銷領域,是一個看上去并不可怕實際上影響深遠的挑戰。我國是當之無愧的化肥生產和使用大國。但是,流通一直是我們的弱項。從1998年11月,國務院《關于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取消化肥的計劃生產和計劃銷售至今還不到10年,與其他商品流通體制改革超過20年相比是太短了。雖然市場是我們的生產企業或流通企業占領著,但卻遠未能建立起科學、有效、牢固的營銷體系。因此,外資一旦進入化肥分銷系統必將對我們傳統的營銷理念和模式帶來重大沖擊,也必將使現有的市場格局和體系發生重大調整。而這種調整肯定不會只發生在流通領域,一旦外資在流通領域有所作為后,必定挾其風頭影響上游的生產企業,大舉進入生產領域、大舉整合生產企業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如果我們對此沒有充分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到時必將措手不及,處于被動。特別是一旦化肥市場完全放開,各市場主體完全在平等的基礎上競爭,而這正是外資進入所企盼的環境。
同時,國家對化肥流通體制的改革也已箭在弦上,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何時改的問題。不改是絕對應付不了中國所承諾的化肥分銷領域開放后的變化的。其實這個改革也是化肥企業所企盼的。但盼歸盼,改革一旦成為現實,給化肥企業帶來的挑戰也是很嚴峻的。這一挑戰主要來自改革以后,化肥企業的成本和產品價格的變化。國家取消限價后,化肥價格可能會在某一個階段,某些品種上上漲。我們應該清楚,化肥市場面對的是農業,農業還是弱勢產業。雖然價格體制改革后,國家會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增強農民對化肥價格的承受力,但這種補貼是否能到位,到位后有多少會真正投入到化肥中去還是個未知數,因此,農民能忍受價格上漲的程度有多大很難說。而優惠政策取消給企業帶來的成本上升的損失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虛,一個實,兩種挑戰疊加,對化肥產業來說是嚴峻的考驗。
面對即將生變的市場,化肥企業有三項工作最為急迫。一是要改變產業發展思維。由于產業的特殊性,化肥企業一直在計劃與市場之間游走。既受制于國家的產業政策,也受惠于國家的優惠政策。因此,一遇困難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希望寄托在政策上。但市場一旦放開,再不徹底放棄這種思維模式,恐怕就會陷入被動了。二是要改變市場策略,F在幾乎所有企業采取的都是廣種薄收的策略,大一點的企業在全國各個市場鋪貨,期待以量取勝。但這樣做的前提是運輸優惠。一旦運輸優惠取消運輸成本必然增加,這樣的市場策略就會受很大的限制。因此,在營銷上要盡快完成從粗放型到集約化的轉變,做精做細市場。三是要建立高效扎實的物流網絡。否則,外資一旦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流網絡,他們的品牌、資金、人才、服務、理念等優勢是很難推倒的。
但不管怎么說,我們是本土作戰,我們比誰都了解中國的農民,我們與自己國家的農業發展休戚與共的血脈聯系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斷的———這就是國內化肥企業的尚方寶劍和鎮山之寶。有了這些,再加上與時俱進自我改革和調整,我們還怕誰?還怕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