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一銨
湖南、湖北地區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目前當地種植結構正悄然發生改變,從兩季稻轉向一季稻趨勢明顯。主要原因1、年輕農民多外出務工,土地出現閑置;2、當前整體經濟形勢不好,農副產品價低,農民不知種什么作物掙錢,少種植一季水稻,就意味著省去不少前期投入成本。但這樣一來,無疑會減少化肥施用量,導致當地肥料需求面進一步萎縮。
眾所周知,水稻肥農戶一般會選擇常規復合肥作為底肥施用,拿45氯基(3*15)來說,生產一噸類似復合肥,需要消耗341公斤55%粉狀磷酸一銨。據不完全統計,湖北、湖南兩地水稻種植面積約6500萬畝,一畝水稻地常規45氯基(3*15)復合肥使用量為80斤,則一季水稻施用復合肥總量為260萬噸,由此推斷,55%粉狀磷酸一銨需用量為90萬噸左右,相當于湖北襄陽澤東裝置滿開,且全線生產55%粉狀一銨,近17個月。也就是說,兩湖如果完全兩季稻變為一季稻,按傳統是非習慣來說,磷酸一銨需求量將減少90萬噸。
此外,兩個地區人均土地占有面積都較少,每戶只有7-15畝,因去年農民種地收益受損,他們選擇或者減少用肥量,或者只種地,不施肥,甚至撂荒,導致化肥銷量嚴重下滑。且針對目前市場低迷的形勢,部分經銷商關注焦點開始陸續轉至生產成本相對低,且利潤比傳統肥料高,在改良作物品質、改善環境污染方面獨具賣點的生物肥領域。后期新型肥搶占單質肥份額的情況將在所難免。
由此看來,今年我國磷肥市場所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市場化進程加快,出口形勢亦不理想的情況下,企業更要做好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結合原料及下游需求變化情況,提前做好買賣布局。同時號召各級政府部門嚴格磷銨行業準入管理制度,緩解供過于求的局面,增強中國磷肥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