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大門前我國磷銨企業倍感抑郁。按說,在市場經濟下,我國磷銨廠家憑借400萬噸的出口體量和超過80%的產能集中度,完全有能力把控住對印價格談判甚至是整個國際二銨出口的主動權和議價權。但由于窗口期政策的掣肘,企業卻被國際買家牽住了牛鼻子。
淡季看出口,出口市場我國廠家已陷入被動。印度上周公布了采購我國二銨的部分價格數據,主流價格在被壓制在到岸440~445美元,該價格折合出廠價僅在 2200~2300元,較今春國內市場價格要低。談起對印價格談判,國內大廠家多是面露難色,感慨被人家牽著鼻子走。縱觀近兩個月來的出口形勢演進,我國廠家在出口上的確沒有爭取到多少主動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價格:從3月中旬至今,我國二銨離岸價格從接近500美元高點一路下跌,曾經一度死守440美元離岸,但至今仍無可奈何落至410~420美元。有人說這是國際大行情使然,但筆者看來,這是我國二銨廠家底牌盡失、供需雙方談判地位扭曲的體現。
從供方來看,由于產能過剩的壓力,我國每年必須出口300~400萬噸的二銨才能保證國內市場的平穩,保證企業的微薄利潤。此外,由于窗口期政策的限制,我國還必須在5~10月份5個月內集中出口。更重要的是,印度歷年都占到我國出口量的大頭,多則達60%,少則也在50%左右。這是我們的現狀也是我們的底牌。
從需方來看,印度每年都要進口二銨,進口量也穩定在500~600萬噸。但在進口時間上有較大的操作空間。這意味著,即便從中國采購200多萬噸,但時間上可以拖、可以耗,也可以先從其他國家(沙特等地)少量進口以備急用。
供方限時限量必須出,買方可耗可等有備胎,供需之勢可想而知。而從實際操作來看,印度的確采取了這樣的策略。從4月份與我國廠家簽訂意向采購單,久久不報定價,拖著耗著價格就下來了。
有人說都是國內過剩惹的禍,筆者認為不然。要按我國供需過剩的說法來推敲,沙特近300萬噸的產能其國內消耗寥寥無幾,其過剩程度遠超我國,而且其對印出口量也不敵我國,為何其在印度能拿到460美元到岸的訂單?原因之一是沙特對印談判的手腳沒被窗口期綁住,能夠公平自由地參與國際競爭。
出口失去主動權,內銷何嘗不是?磷銨價格日漸透明,窗口期出口如果實現低價保量,那冬儲期間國內經銷商拿貨必然壓價:一是在供應過剩的狀況下,貨源充足;二是出口能低價,國內也能拿低價。如果窗口期低價仍未保住量,那冬儲市場更加難以提價,能保本出貨已屬不易。最為樂觀的局面是出口有量也有價,但在當前的出口政策和國際供需狀況下,這顯然是小概率事件。
回顧2012、2013年,國內磷銨行業內外受擠。反觀現今的出口態勢,同樣被動、同樣受擠。展望后市,慶父不死,磷銨破局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