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逐步凸顯項目仍在上馬,氮肥業去產能困局難破
自2009年以來,隨著“上大壓小”步伐加快,我國氮肥產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技術升級加快,先進煤氣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合成工藝及裝置的低壓化、大型化取得重大進展。
盡管如此,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中國石化聯合會產業發展部聯合調研時發現,進入2013年以來,氮肥行業隨著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產能過剩的形勢逐步凸顯,企業開工下降,價格下滑嚴重。
數據:“十一五”以來產能猛增
“十一五”以來,我國氮肥產能快速增長,尤其是尿素產能增速更為顯著。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到2012年,全國合成氨產能達到6850萬噸,比 2005年增長48.27%;約占全球總產能的34%,比2005年提高兩個百分點。全國尿素產能達到7148萬噸,比2005年增長51.52%;約占全球總產能的37%,比2005年提高9個百分點。2012年全國合成氨產量6008.2萬噸,氮肥產量4313.3萬噸,其中尿素產量6192.6萬噸 (折純約2850萬噸),占氮肥總產量的66.1%。
近兩年,國內氮肥行業投資熱情高漲,產能增長勢頭迅猛。據調查,2013~2015年國內還將新增合成氨產能約1500萬噸,尿素產能2000萬噸。預計到2015年,全國合成氨產能將達8350萬噸,占全球的37%;尿素產能達9500萬噸,占全球的44%。
困局:大量項目仍在投資建設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到2013年中,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已下降至80%,價格距上年高點已下降近30%。上半年全國氮肥行業利潤下降 42.4%,利潤率僅為3%,虧損企業數145家,虧損面39%。根據歷史統計數據,尿素行業產能利用率85%以上,行業運行較為正常。低于80%時,企業在賤賣產品,行業利潤率在下降,應該認定為過剩。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13年底,全行業產能利用率將不足75%。
然而,產能的增長遠未達到高點,大量項目仍在投資建設。據統計,2013年,全國還有19個新建尿素項目即將投產,合計尿素產能1016萬噸。 2014、2015兩年內預計還有25個尿素項目建成投產,合計產能1674萬噸(其中1100萬噸在內蒙古、新疆兩地建設)。目前由于原料供應不穩定、成本偏高等原因生產經營困難的產能約600萬噸,這部分產能主要分布在糧食主產區,未來幾年將逐漸被市場淘汰。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國尿素產能將突破 9000萬噸,而市場需求約為6230萬噸(其中工業需求1930萬噸,農業需求量約4300萬噸,不含出口),尿素產能過剩接近3000萬噸。由于目前農作物對氮肥施用量已經處于較高水平,今后氮肥在農業領域消費的增長幅度基本趨于穩定;火電、水泥行業脫硝和柴油車尾氣處理等對尿素需求拉動較大的領域,經過2013~2017年的快速增長(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1.6%)之后,對尿素的需求增速將會明顯放緩。預計到2025年,農業和工業領域對尿素的總消費量在7800萬噸左右,即便2016年之后不再新增尿素產能,也將有1200萬噸的過剩產能需要消化,可見,未來幾年尿素產能過剩將會呈現擴大的態勢。
2012年,我國硝銨生產企業33家,產能為740萬噸,產量483萬噸,其中用于工業炸藥337萬噸,用于生產硝態復合肥100萬噸,出口46萬噸。目前再建和擬建硝酸銨產能500多萬噸,據預測,到“十二五”末期,硝酸銨產能將達到1200萬噸,工業炸藥對硝酸銨的需求量最多為500萬噸,其余的700多萬噸產能只能靠生產硝基復合肥來消化。但硝基復合肥的發展速度遠遠低于硝酸銨的發展速度,到2012年底達到一定規模的硝基肥生產企業20多家,年產能達到658萬噸,在建、擬建產能900萬噸,預計“十二五”末硝基復合肥約需硝酸銨380萬噸,仍富余硝酸銨產能320萬噸。由于硝酸銨具有易燃、易制爆特性,產能過剩易造成大量庫存積壓,增加了企業安全管理的難度,也不利于社會的公共安全。
國際市場逐漸飽和,中國氮肥產品出口難度增大。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全球合成氨產能和產量分別為2.030億噸和1.660億噸。
今后三年,產能將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長,預計2015年產能達到2.242億噸,按開工率85%計算,預計2015年合成氨產量大約為1.928 億噸。需求方面,預計2015年總需求量達到1.806億噸,根據以上預測,2015年世界合成氨過剩量約為1220萬噸,占總產量的6%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球尿素產能和產量分別達到1.915億噸和1.676億噸。在未來三年,預計世界尿素產能、產量年均增長速度將分別達到3.9% 和5.3%。2015年世界尿素產能將達到2.146億噸,產量達到1.931億噸(按照90.0%的開工率計算)。需求方面,預計全球尿素總需求量將從 2012年的1.64億噸增長至2015年的1.83億噸,年均增長3.8%。農業需求年均增長速度為2.7%,工業需求年均增長為9%。隨著今后幾年世界尿素產能的擴張,尿素的潛在過剩量將逐漸增加。預計2015年過剩量在1000萬噸左右,占總產量的5%。
受能源和資源的供求形勢影響,全球氮肥工業格局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氮肥生產向能源價格較低的中東、北美等資源地轉移。同時,隨著化肥價格的升高,促使印度、越南等化肥消費國取向自給戰略,一些生產裝置也正在建設。2013~2017年國外新建尿素裝置產能將超過3300萬噸,我國目前的主要出口市場如印度和美國等擴產近1300萬噸,我國目前的競爭對手如北非、中東等擴產2000萬噸。這些裝置產能的釋放必將對我國氮肥工業產生巨大壓力,未來將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
限制氮肥出口,加重產能過剩壓力。2007年以來,國家為保證國內用肥,對化肥征收高額出口關稅。在目前氮肥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如果仍然實行淡旺季出口差別關稅政策,控制肥料的出口,不僅加劇了國內的產能過剩壓力,而且在出口談判中將企業置于十分被動的位置,嚴重削弱了國際競爭力。
建議:鼓勵企業轉型或退出
“十二五”以來,我國氮肥產能正由結構性過剩向全面過剩發展,如何采取相關政策措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全行業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為此,聯合調研組提出相關建議:嚴控新建產能。
目前全行業裝置相對落后、原料供應不穩定、成本沒有競爭能力的產能大約有600多萬噸,即便是立刻全部淘汰,到“十二五”末,仍有近2000萬噸的尿素過剩產能。因此,單靠淘汰落后產能是難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必須嚴格控制新建產能。建議原則上五年內不再新建尿素、硝酸銨、聯堿項目,已完成審批但未開工建設的應一律停止建設。尤其內蒙古等西北地區,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不宜繼續建設耗水量大的合成氨、尿素項目,加上當地農業需求尿素有限,大量尿素遠距離外運也增加了鐵路的運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