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12月16日,財政部公布了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審議通過的《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細則。與業界此前的預期一致,各肥種出口關稅普遍大幅下降。
國家降低化肥出口關稅無疑是給低迷已久的國內化肥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此方案因降稅力度大、旺季出口門檻低而可喜。然而,在肯定了此舉對化肥出口的確會產生一定的利好支撐作用之外,筆者以為,如果企業僅僅依靠降稅,試圖憑借大幅出口來徹底走出近年的經營困境,恐怕難以奏效。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降稅方案主要的功效,充其量是錦上添花,而絕非雪中送炭。
首先,降稅效果取決于國際化肥價格。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化肥需求不旺,且來自東南亞、西亞、中亞地區的化肥供應不斷增加,壓制了國際價格上漲。國際肥價不漲,降稅作用難顯。例如,若按照當前尿素離岸價330美元/噸測算,并按旺季稅率15%、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1計算,折算出尿素出廠價僅為 1500元(噸價,下同)。顯然,如果明年國際尿素價格不能上漲,盡管出口稅率大幅下降,也只能是畫餅充饑,氮肥出口仍然很困難。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我國降低化肥出口關稅,可能會造成國際肥價下跌。因為當前中國化肥產量已占據全球份額的四成左右,其價格影響力正在加大。無疑,國際市場對于中國降低化肥出口門檻、增加供給,會表示擔憂并作出反應,或許此舉會對國際化肥市場形成打壓,反而導致價格走低。
其次,平均成本制約出口。以尿素為例,盡管一年來原料煤價格維持低位,但燃料、動力、物流、人工價格上升,國內不同工藝尿素成本普遍在 1600~1800元。當前國內尿素主流價格在1650元左右,僅有一些以粉煤為原料使用水煤漿技術的企業保持較高盈利水平,大多數企業還是虧損的。在如此情況下,產銷倒掛并不能促進化肥出口。
筆者提醒企業,在這里有必要澄清一個問題,那就是由當前77%的出口稅率下降至15%帶來的誤讀。也許有企業看到,如此巨大的稅率差,若按近年尿素價格波動區間折算,絕對關稅額有數百至千元以上的差距,由此推論出成本大幅下降,是完全可以擴大出口的。但顯然這是不現實的,因為77%的出口稅率僅是個門檻概念,恐怕鮮有哪家企業觸碰過。
再次,過剩產能羈絆明顯。化肥產能過剩是導致市場行情低迷的罪魁禍首。權威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氮肥總產能已經高達7100萬噸,2013年新增產能將超過400萬噸;我國磷銨產能過剩比例超過100%,而近一兩年至少還將新增200萬噸濕法磷酸、200萬噸磷酸二銨、100萬噸磷酸一銨產能。
對于國內樂此不疲的擴能,若從企業個體上分析,無外乎有兩大目的:一是為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帶來更多盈利;二是稀釋單位產品固定費用,保持較低的制造成本。但問題是,若企業都如此步調一致地朝一處使勁,走到前方就是一條獨木橋,結果一定不能如大家想象般樂觀。可想而知,面對增加出口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以及企業實實在在的不停歇地大幅擴能,國內化肥行業面對的形勢實在難言樂觀。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出口關稅大幅下降對于化肥行業而言,并不是救市的靈丹妙藥,能夠拯救行業與企業的還是只有自己。國內化肥行業要想走出泥沼,唯一的出路是暫停擴能或大規模削減產能,并積極開展技術革新,使用新工藝、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