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十年的市場歷程,素有“蓄水池”作用的國家化肥商業淡儲制度調整了國內化肥市場的淡旺季格局。每年進入冬季后,承儲企業按計劃進度儲備化肥,國內市場逐步顯現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淡儲制度的順利實施使得淡季期間的生產企業在一定的市場需求下維持了正常的生產,同時平衡了春耕期間化肥的市場供應量,抑制了旺季肥料價格上漲的情況發生。
但是,隨著近年來化肥產能過剩的愈演愈烈以及國家化肥商業淡儲量的不斷增加,承儲企業在淡季高價拿貨、旺季低價銷售的現象,逆轉了過去的盈利空間,承受了巨大的經營風險,有的企業甚至連遭虧損。
又到一年淡儲時。步入11月后,在淡儲的特殊需求下,國內尿素價格逆勢上揚,部分生產企業調高了出廠價,正在承儲企業進退兩難之時,因天然氣緊缺導致氣頭尿素生產企業停產或限產的現實如同雪上加霜,成為助推尿素價格上漲的另一個“幫兇”。
怪相 “氣缺”造成的恐慌
11月初,轉眼間就到了國儲的一個關鍵期,在沉寂數月的低迷過后,國內尿素價格蠢蠢欲動,11月12日,河北滄州大化發布公告:因中石油暫停供氣尿素裝置停產。在之后的一周內,全國氣頭生產企業也因“氣缺”相繼下調了開工率,有的甚至關停。這其中就包括赤天化、云天化、寧夏石化和新疆的部分氣頭企業。
作為清潔型能源,天然氣在近幾年的供應量逐年看緊,同時在價差懸殊的優惠氣價和市場氣價面前,氣頭尿素企業在冬季用氣高峰時總是與供氣公司的關系“捋不順”,導致停產或限產的情況屢見不鮮。
不過今年的情況特殊,在全國大部分城市霧霾的籠罩下,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治理大氣污染,欲還全國一片藍天,沿海及北方地區燃煤鍋爐、燃煤電廠的“煤改氣”進程加快,與往年相比,今年天然氣供應異常緊張。在近期召開的2013年天然氣迎峰度冬供應保障協調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預計,今年全國天然氣供需缺口達22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量至少1920億立方米,資源供應量最多1700億立方米。中石油有關人士表示,今冬明春國內天然氣供需矛盾為歷年之最。
無獨有偶,按照原計劃,玖源四川達州尿素裝置停工檢修,盡管并非“氣短”造成的停產,但依然引發周邊區域流通企業的恐慌:為什么偏偏此時停產?看來淡儲期間的化肥價格又要上漲。但是安全生產絕非小事,玖源如期停止了裝置的運轉。
疑問 別拿天然氣說事兒
面對全國范圍內氣頭尿素企業的停產與限產,生產企業伺機調高了出廠價。11月后,尿素價格步步攀升,截至11月22日,全國重點市場區域尿素價格周環比均有上漲,山西地區價格最高上漲達到90元/噸,山東地區平均上漲50元/噸。業內人士分析,造成此次價格反彈迅猛的主因是尿素價格持續低迷,較低的價格給予一定的上漲空間;同時淡儲企業集中采購也是此輪漲價的主因之一,雖然采購量在巨大的產能面前并未構成一定支撐,但是一些企業利用當下伺機炒作;第三,則是氣頭尿素企業關停的影響。事實上,盡管天然氣短缺聲勢嚇人,但并非影響尿素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因素。
據氮肥工業協會統計,目前我國氣頭尿素產能只能占到全國總產能的29.3%,特別是在今年低迷的煤價和強大的出口動力下,全國尿素開工率良好,今年1—10月份累計生產尿素2814.78萬噸,比2012年同比增長了10.34%。盡管截至11月22日,國內尿素開工率已降至全年最低點,維持在72.22%,但是相比天然氣并未發出短缺信號前的75%左右的開工率,影響甚微,市場依舊有強大的供應量以備冬儲。
就此,安徽輝隆、黑龍江倍豐等參與國家淡儲的企業斥責目前部分氮肥生產企業打著缺氣的名義肆意單方漲價的行為——“漲價,不能拿天然氣說事兒”。黑龍江倍豐農資集團氮肥部經理劉勃告訴記者: 在目前的生產規模下,短時間內沒有利好為尿素價格的強勢反彈提供支撐。如果是生產廠家人為的抬高價格,只能是區域性、短期的操作,實際意義不大。根據不同的地域用肥特點,可能出現一定的松緊差異,但是整體形勢還是一致的。
踟躕 承儲企業為何虧損?
淡儲的初衷就是為了調節化肥這種特殊商品的淡旺季特性,然而市場經過數年的洗禮之后,“高價拿貨、低價銷售”的怪相卻成為一種常態,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但是這些優惠在純粹的市場面前卻成為一塊“燙手的山芋”。特別是一些承擔社會責任的省級流通企業來講,一直在自負盈虧和補息貼息兩者面前左右踟躕,“儲”就意味著做好“虧”的準備。他們在市場與責任、制度與虧損之間倍感壓力、備受煎熬。
從2010年全國春季化肥市場的倒春寒開始,這種經營風險席卷全國,譬如黑龍江倍豐農資集團當時承儲了60多萬噸國家級和省級化肥商業儲備。由于當年東北的倒春寒,化肥銷售時期推遲,企業的相關財務費用增加,加上化肥嚴重供大于求、價格一路下跌,倍豐農資集團僅淡儲一項就背上了七八千萬元的虧損。倍豐的遭遇,僅是全國承儲企業的縮影。
回到現實,今年的淡儲已經開始,天然氣短缺助威尿素價漲,一些承儲企業不斷自省和反問市場:明明是對行業有利、對行業提供支持的政策,到現在卻成為燙手山芋,究竟是為什么?
華農農資連鎖總經理黃小兵將“為什么”詮釋為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企業賭市場的心態應該有所轉變;二是產能過剩后全部企業的步調難以一致,出現備肥期哄抬物價的現象。
聯營 “氣”出來的辦法
但凡有戰略視野的企業都希望廠商互惠雙贏,健康發展,相互博弈不符合科學發展。于是國內一些承儲企業將若干年前的大膽想法在“氣”缺的當下,提到議事日程中。這其中意見統一的是:聯儲聯銷。
劉勃認為:如果生產流通雙方能建立起聯儲聯銷的關系,給流通商一個基礎的保底利潤,一方面能保證尿素價格持續穩定,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利益捆綁,保證供需雙方在市場中共同進退。持此觀點的還有黃小兵,在他眼里,市場價值的實現在于終端,生產、流通作為行業的上游和中游,利益休戚相關,應當共享資源、均攤風險、合作共贏。
安徽徽隆集團的曹士華認為:“定價買斷”這樣的形式對于流通商來講非常不公平,承擔風險大、操作空間小。很多大型流通企業非但沒能凸顯主渠道的優勢,反而因為承儲數量巨大而喪失靈活性。在淡儲這個環節上,整個行業既需要“合縱”,也需要“連橫”,如果生產商和流通商都能放棄一些短線利益,把目光放到長遠,強強聯合建立優勢集團,對于穩定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維護行業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是彌足珍貴的。原則上堅持讓利合作,建立、維護好一個良性的發展態勢,淡儲風險并非無法規避。
事實上,聯儲聯銷已不是什么新鮮的提法,若干年前飽受虧損之痛的流通企業就有過建議,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制度卻很難實施。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誠信的合作,價格平穩運輸正常,雙方合作順暢,但是價格一旦上調廠家就會以發運困難等理由推脫發運,最終需提價才能順暢提貨,這已經成為一個業內人人皆知的潛規則,流通企業承受著“敢紅臉卻不能撕破臉”的被動地位。
當前,在巨大的產能面前,由于天然氣短缺而導致尿素單方面價格上漲的理由只是曇花一現,結局最終都會回歸到市場的正常軌道,但這無疑對按照正常進度淡儲的企業來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當務之急,誠信合作、聯儲聯銷是否能夠切實走好,有待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