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高效、安全、經濟以及環境友好的農藥品種要占總產量的50%以上,未來,生物農藥的商業價值將進一步凸顯。不過,由于存在推廣難、殺蟲效果反應慢等問題,我國生物農藥產業依然發展緩慢。
按照農藥工業“十二五”規劃,在2015年,高效、安全、經濟以及環境友好的農藥品種要占總產量的50%以上,未來,生物農藥的商業價值將進一步凸顯。但武漢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惠生物)董事長唐宏泉卻告訴記者,由于存在推廣難、殺蟲效果反應慢等問題,我國生物農藥產業依然發展緩慢。
生物農藥是大勢所趨
并不是所有農藥都有毒,“雖然這個也叫農藥,但其實是一種生物菌。”昨日,在關南生產基地現場,天惠生物技術總監童文華對記者介紹稱,和常規化學農藥不同,生物農藥是依靠生物活體或生物體的代謝產物作為農藥使用的一類生物群體或代謝物質,“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化學農藥殘留是很難避免的。”談及食品安全,天惠生物董事長唐宏泉對記者坦言,解決這一問題須在源頭下功夫,“高毒農藥削減,生物農藥將會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確實如此。早在今年初,國務院就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要加快農用生物制品產業化,推動生物農藥產品產業化。“相對北美洲、歐洲等地區而言,我國生物農藥產業依然表現得差強人意。”唐宏泉介紹,2012年,我國生物農藥的產值大約30億,不到化學農藥的十分之一。
期待政策扶持產業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推廣難是導致國內生物農藥市場占有率低的根本原因。“農戶都想見效快,想一次就把害蟲殺死。”童文華對記者分析稱,盡管生物農藥是世界公認的環境友好型藥劑,但由于存在殺蟲效果反應慢、使用要求較高等原因,國內大多地區還是依賴化學農藥。
此外,在現有科研體制下,生物農藥的研究還基本集中在各類科研院校,進入企業的往往還只是實驗室的初級產品,后續產業化難度可想而知。“前期投入大就是個問題。”唐宏泉對記者坦言,由于行業回報周期長,一個普通的生物農藥項目投資都在5000萬元以上,“后期還要不斷進行技術更新與改造,但附加值在終端的食物產品上得不到有效體現。”
據介紹,我國現有生物農藥生產企業超過200多家,但普遍規模較小,“由于資金不足,很多有市場的產品也難實現規模產業化”。
對此,唐宏泉建議,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政策、資金、投融資等方面予以全面扶持,“在農資采購上,應該加大對生物農藥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