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多位專家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開發加拿大300萬噸/年氯化鉀項目(中鉀項目)進行了論證。
陳毓川、鄭綿平院士等專家認為,中鉀項目地質資源可靠,建廠條件成熟,配套設施完善。建議國家給予配套政策支持,盡早開工建設,滿足國內市場,促進糧食生產。
鉀肥(氯化鉀)作為一種重要肥料,對中國的糧食產量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中國農業大學在全國10個省份對水稻的鉀肥施用量和增產效果進行實驗表明,按現行的施肥標準,每畝多施用一公斤鉀肥,可增產4~6公斤糧食。
而現實是,我國鉀鹽(提取鉀肥的礦物原料)資源嚴重不足,2010年國土資源部確定鉀鹽為我國緊缺的8種大宗礦產之一。中國鉀鹽的儲量只占世界總儲量的2.36%。鉀資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察爾汗鹽湖和新疆羅布泊鹽湖,兩個礦區開采量已接近極限。
國務院參事、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總監胡本鋼認為, 我們還有三分之二的糧食種植在中低產田,鉀肥有50%靠進口,企業“走出去”開發鉀礦,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根據中國無機鹽協會2011年提供的數據,2010年我國鉀肥年消費量1200多萬噸,國內年產量約540多萬噸,相當于每年近700萬噸需要從國外進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國際鐵礦石價格連年上漲,一年漲60%~70%,中國的鋼鐵行業不堪重負。現在國際礦業跨國公司很想在鉀肥這個行業重演在鐵礦石領域的美夢。“我們要采取措施,自己尋找資源,打破他們的壟斷。”
中鉀項目所依據的礦產資源在KP-488礦區。該礦區位于全世界鉀鹽資源最豐富的加拿大的埃爾克波因特盆地中心,產礦區面積96平方公里。這一礦區東部、西部、北部,是必和必拓公司的鉀礦區塊,南部是俄羅斯阿康肥料公司的鉀鹽區塊。鉀鹽礦區幾乎被鉀肥國際巨頭瓜分完畢。
中川國際經過努力,于2009年獲得了KP-488礦區的探礦權,2010年獲得了采礦權。
“我們始終有一個夢,要讓中國農民用上質優價廉的鉀肥。我們用鉀肥不再看外國人的臉色。”中川國際董事長孫昔銘說。
2008年,孫昔銘找到國土資源部尋求支持。最終確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鹽湖中心主任鄭綿平親自帶隊,在加拿大的埃爾克波因特盆地中心選定“靶區”。4年來,為了這個礦,中川人和中國地質科學院鹽湖所的科學家們常年往返礦區,零下30多攝氏度照樣施工勘察。
2009年2月,鄭綿平、王志紅、吳必豪等12位院士對KP-488項目進行論證。論證結果表明:“KP-488鉀礦具有優質的大型鉀鹽資源遠景,有建立大型鉀肥基地的前景。”
2010年2月,加拿大北環勘探咨詢公司(North Rim)出具北美礦業通用的地質儲量評估報告,表明KP-488區塊氯化鉀資源量達9.03億噸。
中國地科院鹽湖研究所研究員齊文曾經專門到礦區實地勘察了半年。據他介紹,根據鉆孔計算結果,應該有11.93億噸氯化鉀,可采2.7億噸。如果一年300萬噸,可以開采近100年。
鄭新立表示,他們早在一年多以前就開始關注加拿大的鉀鹽項目。中川國際在加拿大獲得鉀鹽采礦權,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可能成為民營企業走出去的一個范例,應該得到國家的支持和國內金融系統以及農業部門、化肥銷售部門的支持。
據悉,資金問題是中鉀項目推進的最大障礙。中川國際礦業控股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閆長明說,建設300萬噸/年鉀肥基地總體投入預計22.8億美元,單靠中川國際顯然難以支持這么大一筆投資,這也使得項目進程一拖再拖。
論證會上,多名專家呼吁民營企業與國企強強聯手,共同建設海外大型鉀肥基地。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合作,有利于雙方發揮各自體制優勢,實現資源、技術互補。
鄭新立建議,中川在穩步推進中鉀項目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風險控制,吸取中鋼集團的教訓。“穩扎穩打,投進去一部分錢幾年收回。收回以后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環,避免陷入中鋼集團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