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北京落下帷幕的首屆農資創新論壇,聚集了肥料行業不同產品領域、技術層面、發展模式和不同品牌成長階段的代表性企業,他們就行業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三個層面的圓桌對話精采紛呈。
產學研結合,構建新興科技導入機制
在科技創新方面,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已經成為肥料企業導入新興科技、推動自身技術升級和創新的主要途徑。
施可豐化工公司通過科研創新在行業內率先形成了“一緩一控、緩控結合”的產品格局;金正大公司攻破了控釋肥機理研究、控釋肥包膜材料開發、控釋肥包膜工藝技術創新等三大國際性難題,奠定了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緩控釋肥技術體系;史丹利化肥公司取得與國家三大農作物科研權威機構的同時合作,實現了良種良肥的強強聯合,創新了中國農業合作模式;紅日阿康公司硫酸鉀低溫轉化技術的發明,在輝煌了企業自身的同時,也為中國復合肥行業的進步作出了貢獻;金沂蒙生態肥業公司與各大科研院校聯合研發推出的內質型緩釋肥料,融合了網捕控失技術、高塔熔體造粒復混肥料工藝技術和轉鼓包膜技術等三大技術。
產品研發轉向功能化、長效化和控釋化
近年來,大化肥企業涉足新型肥料領域折射出其強大的發展勢頭。
華昌化工進軍穩定性肥料領域,打造“肥戀田”品牌。魯西化工陸續推出了緩釋肥、脲甲醛復合肥、根際肥、小麥追施肥等新產品。江蘇中東化肥根據全國各地的土壤結構、氣候條件、植物特性,緊扣市場脈搏,實現了企業生產、服務方式和產品的多元化發展,除高塔肥外,中東化肥已實現產品的全覆蓋。
對功能性肥料的研發,春雨肥業通過雙螯合技術實現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添加和利用。錦鴻源生態肥業通過中微量元素新產品的研發,在提高作物品質、防治缺素癥、提高單產方面收效顯著。
融資方式日漸多樣,優秀肥企進入資本市場
2010年,金正大作為國內緩控釋肥第一股登陸資本市場;2011年,史丹利、成都新都化工和安徽司爾特肥業等三家以復合肥為主業的企業相繼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作為資源優勢顯著的企業,湖北黃麥嶺磷化工用世界銀行貸款和國內投資19.2億元,興建了國內目前最先進的硫酸、磷酸、磷銨裝置。
化肥企業上市直接融資或者定向募集等等,不僅僅能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低成本資金,促進企業更快發展,更增強了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發展循環經濟、優化產品鏈條,成企業節本利器
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魯西化工現代化綜合工業園是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產物,更是中國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優秀代表。湖北黃麥嶺磷化工集團建成了全國首套利用硫鐵礦廢渣生產球團鐵礦裝置,實現了對硫鐵礦廢渣的高效再利用;通過開發礦渣硫酸鹽水泥項目、粉刷石膏項目及墻板項目,對副產磷石膏進行了再利用。
金沂蒙生態肥業和壽光蔡倫中科依托集團產業優勢,分別利用化工原料木薯渣和造紙廢料木質素,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資源化整合與可再生利用,成為生產有機肥的原料,把“污染物”變成了綠色有機的好肥料,走出了一條既環保又高效的低碳路。三方化工則以產品的搭配和銜接作為節本增效的手段,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產業鏈延伸彌補企業短板,激發資源搶占強勁勢頭
據粗略統計,在參會的近30家肥料企業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已經開始全國戰略布局,抑或表示正在籌劃之中。
縮短運輸半徑,降低運輸成本,掌握市場先機,實現資源的有力把控和產品的迅速到位,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通過兼并收購,雙贏集團在東南邁出了氮、磷結合的第一步,隨后在全國收購兼并就地取材,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迅速壯大。金正大、史丹利、施可豐這三家北方企業,近幾年開始向資源和市場兩個方向布局,逐步實現對原料、能源、市場和交通等重要資源的有效掌控。
有機肥企業,原料選取環保先行
如果說化肥生產加劇了資源和能源的緊張,那生產有機肥無疑是尋求礦產外的新資源、緩解資源緊張的最佳途徑之一。青島海大生物、億豐源和蔡倫中科三家有機肥生產企業就各有突破和創新。青島海大生物利用海洋生物資源,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提煉加工后的海藻肥安全高效,使有機肥料的復合化延伸到了一個新領域。億豐源則一直致力于高品質有機肥的生產,并躋身 “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指定專用肥料”生產企業的行列。
理念創新,預見企業健康未來
農資分論壇所體現出的理念創新成為一大亮點,這些新的發展理念更貼近農業實際,體現出企業更高的社會責任意識。
做“中國高科技放心肥專家”口號的提出,體現出新時期施可豐化工以科技發展為農業安全和民眾健康護航的經營理念;金正大更多地將服務擺在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框架之內,并開啟了農技部門與企業合作服務三農的新模式;北京中農瑞利源董事長孫立文在將“酶”引入肥料生產的同時,也將生命科學的普遍性引入到了肥料事業中來;北京綠得利利用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金屬蛋白酶研發出多肽復合肥這種符合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新型高效環保肥料,并大力進行推廣應用。
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節水處高祥照處長提出的“養分形態和助劑”引領未來肥料發展的新理論再次引起熱議,這一理論對中國當前和未來肥料的研發、生產、管理、推廣和應用將產生新的影響。 (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