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和最主要的口糧作物,也是目前消耗農用殺蟲劑數量最多的作物,目前國內水稻消耗農用殺蟲劑數量約占總耗量的60%左右。由于市場需求和潛力巨大,近年來國際農藥跨國公司以強大的陣勢先后進入國內市場,其中以杜邦康寬、日本壟歌、先正達福戈、巴斯夫艾法迪等所謂殺蟲劑 “四大天王”為主。另外,拜耳公司的稻騰去年也高調進入中國市場。經過數年不斷市場培育,目前在經濟發達的省份和地區,水稻殺蟲劑國外品牌產品市場份額已經高達60%以上。隨著市場認知度和占有率不斷提升,國外品牌殺蟲劑價格開始逐步抬高,其中2011年上半年價格漲幅最大,漲幅均在5%-15%左右,部分品種甚至達到20%,如康寬同比去年上漲9萬元/噸,壟歌上漲10萬元/噸。國外品牌殺蟲劑不僅蠶食了國產殺蟲劑的市場,同時也提高了水稻的用藥成本。據報道,部分地區目前農民水稻田用藥成本上升到24元/畝/次。
今年6月份開始,我國及周邊水稻生產國灰飛虱相繼大規模爆發。根據目前各地農技部門反饋信息來看,許多地區水稻中后期的二化螟、三化螟,稻葉卷縱螟等主要病蟲害也將中等偏重發生。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7月上旬通報的信息華南、華中、華東等地部分區域7月上旬田間蟲量已構成偏重發生基數。而且今年由于5月下旬各地旱情影響,早稻種植面積銳減,中稻、再生稻、一季晚、晚稻種植插花嚴重,有利于“兩遷”害蟲轉移為害。預計國內水稻田殺蟲劑需求量將快速增加。鑒于市場需求強勁,國外品牌水稻殺蟲劑價格大幅上漲,國產稻田殺蟲劑應抓住機遇絕地反擊,力爭奪回部分失去的市場,同時降低農民稻田用藥成本。
盡管國外“四大天王”目前獨步天下,其實國產稻田殺蟲劑也不乏亮點,許多品種殺蟲效果良好,而且價格低廉,如醚菊酯、噻嗪酮、異丙威、馬拉硫磷、吡呀酮、烯啶蟲胺、毒死蜱、阿維菌素等品種及其復配制劑。國內農藥生產與流通環節應加大國產稻田殺蟲劑的推廣力度。
一是根據農藥殺蟲靶標和效果開展針對性的推廣。防治稻飛虱效果較好藥劑有醚菊酯、噻嗪酮、吡蚜酮、異丙威、吡蟲啉、仲丁威、毒死蜱等;防治稻葉卷縱螟有毒死蜱、阿維菌素、稻豐散等,高齡稻葉卷縱螟防治則以“四大天王”為主;防治二化螟有殺蟲雙、阿維菌素、三唑磷等。并非所有的殺蟲劑都是萬能通殺的,因此要實事求是地宣傳和推廣產品,以效果和信譽不斷占有市場。
二是不能以強化市場推廣而連續施用單一藥劑,那樣無異于“涸澤而漁”,如目前浙江等地褐飛虱對前幾年連續施用的主治農藥吡蟲啉已產生較高的抗藥性。為了避免該類情況的出現,需要根據當地害蟲對部分農藥的抗性實際情況,高度重視藥劑的合理混用和輪用,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發展。同時,要以這些例子對農藥流通部門和農民進行宣傳,在每年稻田多次施藥過程中,進口品牌與國產農藥輪流使用。
三是國內主流殺蟲劑品種生產企業應不斷兼并和淘汰中小型裝置,從而做到規模化,并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生產與經營模式,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在市場宣傳與推廣中應以事實為依據,以數據說話,證明國產農藥的良好的性價比。如目前國內農技部分大田試驗數據顯示,采用噻嗪酮、丙溴磷和辛硫磷復配或噻嗪酮和毒死蜱、敵敵畏、異丙威等復配藥劑防治稻飛虱等害蟲,不僅效果良好,而且用藥成本僅為12元/畝/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