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我國產糧大省黑龍江、吉林等地調查發現,化肥的施用對近年來糧食增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讓部分農民患上“化肥依賴癥”,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這一趨勢還在加劇。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化肥使用總量過高,化肥過量施用將帶來土壤品質性質退化、使黑土地越種越“瘦”,危及糧食安全,已經開始影響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化肥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30%~50%。由于土地肥力普遍偏低,復種指數偏高,土壤本身的肥力滿足不了作物對養分的要求,因而必須施用化肥,才能增加產量,養活13億人口!盎室蕾嚢Y”看似危害頗大,實際上卻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存在未必合理,農業對化肥過度依賴并非好事。首先,過量施用化肥會導致土壤和大氣水體污染,造成生態破壞。其次,影響農產品品質,危害人類身體健康。更為可怕的是,化肥依賴還有可能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要大幅提高農藥、化肥的價格,讓農民用不起,以防止化肥污染。“以前農民一大早起來,都要拿筐子出去拾糞,現在畜禽糞便等農家肥都不愿費力氣了”。應當說,代表的提案指出了化肥依賴的問題,是有一定價值的,但把“化肥依賴癥”完全歸咎于農民,則大錯特錯。要知道,單純提高化肥等農資價格,而不改變糧價偏低的現狀,農民未必會餓死,國家卻可能面臨糧食保障問題。
“化肥依賴癥”絕非單純是農民的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化肥依賴日趨嚴重,表明人地矛盾在不斷加劇,糧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切實加強耕地保護。首先,保證18億畝耕地的數量不減少。一直以來,盡管中央政府非常重視耕地數量的監管,但一些地方仍有非法征占耕地的現象出現。其次,保證18億畝耕地的質量不退化。相對于耕地數量,政府不僅缺乏耕地質量監管制度,更缺乏實際的耕地質量監管措施。目前我國保護土壤環境的法律還不完善,盡管《環境保護法》、《土地管理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涉及到土壤環境保護,但條文很少,基本規范缺失,難以具體操作。同時,土壤污染日常監測、規劃、功能區劃、特殊土壤保護區等制度也不完善。
盡管國家正抓緊制定《土壤環境保護法》,填補土壤保護的法律空白,但制定相關法律僅僅是第一步。治愈“化肥依賴癥”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