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整合國際鉀肥資源的舉動中,老撾項目由于進入早、層面高、以及地域優勢、政局穩定而格外受到關注。2008年,老撾國家主席朱馬里兩次訪華,期間與我國達成了“資源換資產、全面推進雙邊經貿合作”的共識。隨后,國家商務部積極推進“走出去”戰略,為中國企業率先“登陸”國際舞臺提供了政策依據。
近幾年,中國的尋鉀之路并不順暢,資源獲得非常艱難,拿到的開采權也不十分穩固。今年2月,“必和必拓”斥資收購了位于薩省、擁有約380平方公里鉀鹽勘探開采權的阿薩巴斯卡鉀鹽有限公司,此公司實際負責人——加拿大籍華人周丹華傾盡全力,仍然痛失機會。但是,當國際壟斷巨頭大肆圍剿加拿大薩省資源、擾動中國境外鉀肥布局之時,中國人心中還有一份塌實——老撾鉀鹽開發項目在不經意間成為備受關注的“大角色”,對國內乃至國際市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老撾,這是一個政局相對穩定的市場,政治風險低,當全球政治局面由于戰爭和種族變得日益動蕩,這個市場在亞洲的優勢正在漸強。與此同時,中國在周邊地區獲得的相對安定的市場環境,保障了老撾項目的逐步實施。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鐵路將延伸至東南亞,在老撾的鐵路項目將帶來當地的繁榮,彰顯中國在老撾不斷增長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作為第一批“走出去”到老撾開發鉀鹽資源的中國企業,經過幾年投資建設,在工程建設、技術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慨嘆的成就。中農礦產資源勘探有限公司在老撾的項目已經投產,云南中寮礦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有了進一步的突破,老撾-中國水電礦業公司、四川開元集團等企業建設進展順利。中國用自己的方式,撼動了嚙合緊密的資源“輪盤”向需求市場傾斜,或將改變中國對鉀肥資源輸入形式,同時,預示著老撾鉀鹽資源流向,將成為國際鉀肥市場的最新看點。
中國鉀肥在老撾的成功布局讓人稱奇,這是中國嘗試“走出去”后獲得的勝利成果。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挺進海外的對立論據依然存在,中國的重大商業利益仍然需要保護,老撾到中國幾千公里的路程依然漫長。當人們關注境外資源回流的緊迫性之外,沒有人知道開發企業經歷了多少政策風險、地區環境、環評考驗以及人文差異的種種艱辛。
作為國家項目,政策扶持是主要推動力,國家層面的支持必不可少。反觀境外開發企業在未來目標市場的開拓上,無論是在老撾還是加拿大,都應當謀求相互的共同點,并形成合力,在未來鉀肥規劃上需要統一思路,所謂眾擎易舉。作為國人,我們除了在內心向勇于嘗試的開拓者致敬,恐怕能夠給予他們的,也僅僅是一份穩定、積極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