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各縣市區測報專家分析預測,2011年我市小麥病蟲害總體為偏重發生,程度略重于2010年,預計發生面積3700萬畝次,同比持平。其中,蟲害發生1900萬畝次,病害發生1800萬畝次。蚜蟲呈偏重至大發生態勢,紋枯病、白粉病、麥蜘蛛偏重發生,條銹病、赤霉病有潛在流行的威脅,部分地區吸漿蟲呈重發趨勢。
一、發生趨勢
1.小麥蟲害。以吸漿蟲、蚜蟲和麥蜘蛛為主。其中,吸漿蟲在社旗、方城、內鄉等地中等偏重發生,局部重發生,鎮平、臥龍、宛城等地中度發生,局部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360萬畝。蚜蟲在唐河、社旗、鄧州、鎮平等地麥區偏重至大發生,全市發生面積650萬畝;麥蜘蛛偏重發生,桐柏、鄧州、臥龍、宛城、方城部分麥田重發生,發生面積450萬畝;地下害蟲在部分麥田發生偏重。
2.小麥病害。以紋枯病、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葉枯病和赤霉病為主。其中,條銹病在淅川、內鄉局部呈中度至偏重流行態勢,其他麥區中等至偏輕發生,全市發生面積200萬畝;小麥紋枯病在稻茬麥及氮肥偏多的一類麥田偏重發生,盛發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發生面積550萬畝;小麥白粉病中度發生,山區及麥棉套種區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50萬畝;小麥赤霉病中度發生,部分麥田偏重,發生面積300萬畝;小麥葉枯病在部分品種偏重發生;散黑穗病偏輕發生,局部將達中等程度。
二、預測依據
1.越冬基數病害低、蟲害高。
條銹病在我國甘肅、寧夏、陜西等關鍵菌源區秋苗見病較少,病情是2001年以來最輕的一年,我市各地調查未見發病。白粉病總體病情略輕于常年,淅川山區部分麥田零星見病。紋枯病病情接近常年,部分田塊偏高,全市病田率73.2%,平均病株率12.3%,比去年增加3.5%,其中鎮平縣平均病株率13.7%,最高42.8%;鄧州市平均病株率14.5%,最高85%,特別是水澆田和氮肥偏多麥田發病較重。
蚜蟲在唐河、社旗、鄧州、鎮平等地普遍發生偏重,部分地區蟲量顯著高于常年,全市平均百株蚜量122.6頭,比常年高數十倍,其中鎮平縣平均百株蚜量33.7頭,鄧州市平均93頭,社旗縣平均318頭,唐河縣平均372頭,嚴重田塊百株蚜量超過2000頭。麥蜘蛛越冬蟲量也重于常年,平均每單行尺蟲量83頭,鄧州、鎮平、社旗、唐河、宛城等地部分麥田較重,重者單行市尺蟲量達500-1000頭。吸漿蟲秋季淘土平均每小方有吸漿蟲7.85頭,嚴重的方城縣趙河泥崗村每小方蟲量高達93頭,超出防治指標40余倍。
2.小麥品種布局沒有明顯變化。
2010年我市小麥播種面積比上年略有增加,由于我市麥播期以來長期干旱少雨,造成部分小麥苗質偏弱,個體發育不良,抗病蟲能力下降。據近日調查,全市麥田一、二、三類苗分別占32.7%、41.4%、21.7%,苗期整體不如往年。主要品種鄭麥9023(283萬畝)、衡觀35(130萬畝)、鄭麥366(94萬畝)、西農979(93萬畝)、豫麥70-36(79萬畝)、偃展4110(58萬畝)、矮抗58(57萬畝)、豫農202(55萬畝)、新麥19(49萬畝)、04中36和豫農949(各38萬畝)、新麥208(34萬畝),面積達1008萬畝,大部分品種不抗條銹病,且對吸漿蟲、蚜蟲、葉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葉枯病、黑胚病等普遍抗性差。另外,部分鄉鎮同一品種大面積單一種植現象突出,對病害流行有利。
3.氣象條件對病蟲發生總體有利。
冬季我市沒有出現大范圍強降溫天氣,對蚜蟲、麥蜘蛛和地下害蟲等越冬無明顯不利影響。氣候預測,我市春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對條銹病等病害的流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利于蚜蟲和麥蜘蛛發生為害。
來源:河南植保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