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年秋苗發病面積小、菌源量少,西北地區秋冬連旱、西南和江漢地區1月份異常低溫等因素影響,小麥條銹病冬繁面積小、病情輕。目前主要在四川、云南、貴州、陜西、湖北5省29市(地、州)93縣(市、區)見病,發病縣數比2010年同期多2個,比2009年同期少148個;除云南中西部、陜西南部出現點片發病外,其他大部地區病情處于零星發病階段,西北地區秋苗主發區尚處于潛育越冬狀態。截至2月12日,小麥條銹病冬繁面積26.1萬畝,為輕發的2010年同期的47%,僅為重發的2009年同期的5%,顯著輕于2001年以來重發年份的同期病情,是近6年冬季病情最輕的年份。近三年同期發病情況比較詳見下表。
2009—2011年小麥條銹病冬繁情況統計表
指標 省份 |
2011年(2月12日) |
2010年(2月10日) |
2009年(2月12日) | |||
見病面積(萬畝) |
見病縣數(個) |
見病面積(萬畝) |
見病縣數(個) |
見病面積(萬畝) |
見病縣數(個) | |
云南 |
14.5 |
46 |
18.9 |
39 |
151.2 |
86 |
四川 |
11.2 |
41 |
18.8 |
40 |
154.8 |
99 |
貴州 |
零星 |
2 |
15.6 |
7 |
119.5 |
20 |
重慶 |
—— |
—— |
—— |
—— |
9 |
10 |
湖北 |
0.005 |
1 |
0.1 |
1 |
25 |
8 |
陜西 |
0.4 |
3 |
2.7 |
4 |
50 |
14 |
甘肅 |
—— |
—— |
—— |
—— |
7 |
6 |
合計 |
26.1 |
93 |
56.1 |
91 |
516.5 |
243 |
云南省發病14.5萬畝,發生范圍涉及大理、臨滄、玉溪、昭通、楚雄、保山、普洱、文山、曲靖、麗江10個市(州)的46個縣(市、區),與2010年同期比,發生面積減少4.4萬畝,發生縣數增加7個;發生面積和縣數分別比2009年同期少136.7萬畝和40個。其中,大理、臨滄、玉溪等市(州)的12個縣已進入點片發病狀態,占發病縣數的26%;其余大部地區仍為零星發生。
四川省發病11.2萬畝,發生范圍涉及甘孜、阿壩、涼山、綿陽、德陽、廣元、南充、遂寧、資陽、攀枝花、內江、成都、眉山、達州14個市(州)的41個縣(市、區),與2010年同期比,發生面積減少7.6萬畝,發生縣數增加1個;發生面積和縣數分別比2009年同期減少143.6萬畝和58個。其中,80%的見病縣點始見期在12月中旬以后,接近2010年,比2009年推遲了10天以上。目前所有見病縣點均處于零星發病階段。
貴州省在畢節地區赫章縣、六盤水市盤縣零星見病,比2010年和2009年同期分別減少5個和18個縣,病情顯著輕于前兩年同期。
陜西省發病0.4萬畝,僅為2010年同期的15%,不足2009年同期的1%。安康市紫陽、漢中市寧強2縣呈點片發生,南鄭縣零星發生,12月中下旬見病以來病情一直沒有擴展。
湖北省在襄樊市棗陽縣見病,目前發生50畝,冬前病點范圍有所減小,病情未有新的擴展。
甘肅、寧夏、陜西等西北秋苗主要發病區,目前病情處于潛育越冬狀態。其中,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等低海拔川壩地常年冬繁區,入冬以來一直未發現新鮮病葉。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2月中旬,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地區將陸續出現降雨(雪)和降溫天氣過程,低溫對冬繁區條銹病的發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為氣溫回升后的擴散流行提供了有利的濕度條件。
根據天氣及小麥品種抗性布局等因素綜合分析,隨2月下旬氣溫回升,小麥條銹病在四川、云南、貴州、陜南、鄂北等冬繁區發生范圍會逐步擴大,發生面積將有所增加;預計2月底,全國小麥條銹病冬繁面積可達50萬畝。3、4月份,小麥條銹病在西南、江漢地區將進入春季流行高峰期,甘肅南部、陜西關中和河南南部等地在氣溫穩定回升、出現有效降水或田間濕度增大后,病情會陸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