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農資企業為加強產品廣告力度,不惜花重金找明星、傍大腕,以期能塑造良好形象、強化品牌,能增加銷量,提高市場占有率。筆者對于這種做法沒有持任何否定態度,根據自己的經濟勢力搞一些廣告,做一些產品宣傳,的確會起到相當好的效果,有時甚至還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筆者也堅持一條原則就是有多少錢,打多少譜,當多大官,管多大事,做到心中有數。不可盲目跟從、攀比,甚至不顧自身的經濟勢力,一擲千金,最后導致小蛇吞大象的后果。像前幾年,就是一擲千金,以3.1億元的代價而取得央視標王的秦池酒廠,最終還不是因為后續生產乏力,資金壓力太大而敗下陣來了嗎?秦池品牌最終還不是因摻假被消費者淘汰出局嗎?不過也有人說,秦池雖沒有好的結果,沒有好名聲,最終不也是出名了嗎?但這種出名能有何用?秦池酒現在雖說依舊在生產,但誰會說他們現在的日子就是因為當初的名聲大振而好過呢?不也在白酒大軍中孑孓生存嗎?
筆者從一開始經營農資開始,“中化”肥一直是我手上的主推品牌,并且銷量年年看好,農民使用后的效果反映也非常的好,自己心里也覺得踏實。平心而論,中化肥業這幾年在筆者所在地區的電視上投放的廣告的確不多,筆者也沒有聽到找過什么明星大腕。但筆者卻正是從這一點找到了它的賣點,以此作為宣傳的噱頭:人家的化肥質量就是可靠,連廣告都不做。這一點正吻合了“好酒不怕巷子深”這一古話,反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沒有廣告的廣告更成了農民的信賴。如今把中化肥和另一種在電視視上廣告很好的肥放在一起,把含量、標識相同、零售價格也完全相同的這兩種肥放在一起,按一般道理,很多人、在很多地方一定會選擇廣告好的化肥。而筆者的實踐證明,沒有廣告的肥也能賣得好。為何?農民會認為不廣告的實誠,沒有虛夸,物有所值,而廣告的廣告費哪里來,廣告費用肯定會合在化肥里面,才有了這樣的零售價格。農民會認為,別看兩者的價格相同,其實兩者的價值是不同的。
筆者之所以寫出這個案例,前文早已說過這并非是想打擊廣告、反對廣告,更不是否定廣告的作用。這只能算是個個案。但我們農資人應該善于學習逆向思維,在遇到經銷很多沒有進行大力廣告的產品或在該地區宣傳不到位的產品,完全可以采取這種相反的策略。在眾多廣告包圍之下,沒有廣告反而會成為一種新賣點。但無論如何,經銷任何產品,質量才是過硬的看家本領。厲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