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同類展會相比,盡管廣東種博會并不包含種子現貨交易的功能,但以較高的檔次以及將展館展覽、田間展示、交流談判活動等集中舉行的獨特模式贏得眾多參展商的贊賞。正如一位企業代表所言,在資訊、交通以及渠道高度發達的當下,展會被企業當作銷售渠道的功能已經逐漸弱化,更多的將是企業自身形象和品牌展示的回歸。
細數廣東種博會參展企業,世界前十大種子企業全部參展,田間展示的5231個品種,約1/3為國外品種。在400多家參展企業中,省外企業占60%,其中的23個特展,廣東本省企業僅有區區6個。這一組數據似乎表明,在這個代表廣東種業最高水平的舞臺上,唱主角的卻是“過江龍”。
省內企業占市場主流
省內種企對展會不熱衷的重要原因,還在于目前廣東的種子市場份額仍以本地品種占據主流有關。
目前,廣東省注冊的種子企業有400多家,作為在家門口舉辦的行業頂級盛會,來會上露臉的企業不足1/3,廣東本土企業在會場參展的,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展位布置上,明顯弱于省外企業。外資參展企業數量最少,但不少企業布場相當新穎奪目,如先正達、圣尼斯等企業,在會場最顯眼位置布置各具特色的展區。先正達東南區銷售經理許以丹透露,本次種博會,先正達一共投入了10萬元以上的宣傳費用,不但在場館內外布置大型廣告,而且成為種博會冠名贊助商。
與“過江龍”的高調參展相比,省內企業的表現可謂異常低調。不僅如此,不少參展企業更是省錢有術——只參加田間展示,放棄展館展示。“這樣做很實在。”一位企業代表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田間展示一個品種收費才不過250-300元,將公司的主打品種直接種在地里展示既直觀、效果又好,根本不需要再花錢去展館搭展臺做一個“花架子”。
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省內種企對展會不熱衷的重要原因,還在于目前的種子市場份額仍以廣東本地品種占據主流有關。
廣州市興田種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鐸告訴記者,本土種企具有地域優勢,更具適應性。除菜心、芥菜等品種外,苦瓜、甜玉米等,市場份額基本為本土企業占據。而很多省外企業由于產品不對口,不適合在廣東種植,在廣東很難開拓市場。
雖然蔬菜種植規模列全國第三,但與全國一些蔬菜基地,如山東壽光等實現了規模化栽培不同,廣東較為分散的種植結構也是外省企業開拓市場的制約因素之一。“基本上每個鄉鎮都栽培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品種,沒有哪個企業擁有那么多種類的品種。”黃鐸說,即便企業有品種在局部區域市場能夠適應,多數省外企業也無法做到在數量上的支撐。正因為此,不少企業投入到渠道上的意愿就不大,也注定其在當前廣東市場上屬于“小打小鬧”。
外地企業營銷模式多
不少省外種企已開始對廣東市場重點實施布局,使出不同招數搶占市場。
盡管市場份額不大,但從參展情況看,省外的參展企業還是非常看重廣東市場這塊大蛋糕。畢竟,在利潤的原始驅動力下,任何企業都想分得一杯羹。南方農村報記者了解到,不少省外種企已開始對廣東市場重點實施布局,使出不同招數搶占市場,現代營銷手段基本都能在種子行業里看到。
與擁有網絡的代理商合作,一般會成為種子企業的首選。跨國種業巨頭圣尼斯,選擇了廣州興田種子有限公司作為其代理商。另一家種業巨頭先正達便選擇了與農資大鱷——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欲借助廣東天禾在農資領域的渠道網絡進行市場推廣。廣東天禾種業部總經理陳新勝向記者透露,目前廣東天禾已經和先正達開展種業領域的合作,代理甘藍、菠菜等部分優質品種。公司屬下的各家配送公司也逐步將種子加入公司經營項目,下一步將利用龐大的營銷網絡,進軍種業市場。
除了利用代理商的渠道推廣外,荷蘭安莎等外企還采取了直銷的模式,即將產品在區域內通過業務員直接推廣給消費者。荷蘭安莎種業去年在廣東的清遠設立了研發中心,據該公司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公司在廣東銷售的品種還不多,未來主要還是采取直銷的模式,直接面向種植大戶。
對于進軍廣東市場,上海種都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還嘗試通過在鄉鎮一級開設連鎖店,直接面對種植戶進行銷售。其業務經理彭賢剛介紹,目前種都在全國已經鋪設了200多家鄉鎮級直營連鎖加盟店,在廣東就已經有20多家。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參展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將建立類似于淘寶模式的網上交易平臺,具備生產種子條件的企業可以在該網站上登記注冊,成為會員,而種子商通過該網站訂購,就可以直接將選品種,種子送達和支付、配送一步到位。“網上交易不但節約成本,而且可以規避區域串貨,會有越來越多商家和企業重視的。”該參展人員認為,網絡營銷為種子企業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此次廣東參展,就是為該平臺的上市造勢、擴大影響。
不少企業代表告訴記者,伴隨著資訊的發達,面對市場的變化,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營銷策略。因此,展會的意義不僅在于讓企業與經銷商、種植戶之間溝通,也是同行間互相交流和借鑒的平臺。
洋種子份額將擴大
國外企業的育種目標,早就在考慮5年甚至10年后的市場發展方向并開始做育種試驗了。
面對眾多的品種以及企業各式各樣的營銷模式和服務,種子經銷商有自己不同的選擇標準。但廣西種子經銷商廖建林認為,無論選擇的標準如何不同,適種性、豐產性、產品外觀、抗病性以及種子價格都是考慮的指標。“選擇什么品種,關鍵還是要看農民的反饋。”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營銷手段的多樣以及渠道不斷下沉終端,未來廣東種業市場的競爭格局勢必將更加激烈,目前市場份額以廣東本土企業占主流的格局或將改變。外地種企市場份額擴大已是大勢所趨,其中“洋種子”的發展前景最被看好。
據了解,目前廣東市場部分蔬菜種類如菠菜、西蘭花、花椰菜等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已被“洋種子”占據。有業內人士預計,目前“洋種子”可能已經達到整個廣東蔬菜種子市場份額的三成,隨著外資種業積極布局滲透,未來這個比例將繼續擴大。
南方農村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博覽會上一些外資種企的展位上所擺設以及宣傳的品種,有不少并非是當前在廣東市場上的主推品種。黃鐸告訴記者,就純育種技術而言,國內科研實力并不差,但與國外企業相比,差距還是在意識上。比如國外企業的育種目標,早就在考慮5年甚至10年后的市場發展方向并開始做育種試驗了。
“他們會預測出三四種不同的方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證有一兩種預測是準確的。”黃鐸說,正因為有這樣的超前意識,國外種子公司的產品始終都能領先一步,等到市場發展到那個程度,就已經準備好產品投放市場了。而國內的企業的育種目標則總是以當前市場接受的主流標準為參考,好不容易等到品種培育出來,很快就要面臨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