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漲!漲!今年8月份以來,漲聲大作的尿素市場,讓廠商享受了一段久違的令人暈眩的幸福時光,而與此同時,一絲隱憂也在逼近這個行業。尿素市場難得一見的“繁榮”緣于出口,然而,也正是出口讓大家心頭的隱憂揮之難去。
對嚴重過剩的中國尿素產業而言,出口幾乎是緩解國內供求壓力唯一的途徑;至于管理層,出口政策同樣被其視作調控肥市屢試不爽的不二法寶。 自10月份至今,關于關稅生變的流言開始在業內發酵蔓延,就像那支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大家都在不安地揣測它究竟會何時凌空落下。時至11月底,新的關稅政策終于落地,企業也由此墜入了一片沉默。
其實,除了在關稅政策和出口企業之間年復一年上演的博弈之外,制造成本、人民幣匯率、全球過剩等諸多“近憂遠慮”都將掣肘尿素出口市場。無論是國家產業政策、還是在全球供求格局以及尿素市場競爭力層面,我們或許不難發現,尿素產業的未來不在出口。
一重門:關稅
新的關稅政策出臺了,從目前來看,尿素出口將被強力抑制。
從2004年取消尿素出口退稅以后,不斷加碼的關稅稅率就成為國家調控尿素市場的利器,關稅的日益從緊給尿素產業寄希望于出口的夢想敲響了第一記警鐘。
自2004年始,伴隨產能擴張,中國尿素產量以每年差不多 9%的增幅逐年攀升,到2009年,尿素總產量達近6400萬噸,而國內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卻在逐年拉大。據專家估計,目前國內尿素需求在5000萬噸上下,若按照2009年的產量估算,供需缺口已超過1000萬噸。
平衡這個缺口的唯一現實途徑便是出口。然而,與尿素產量逐年不斷提升相比,尿素出口量并沒有因之水漲船高,而是在幾年間走出了一條怪異的上下波動的曲線(見圖)。個中因由就在于出口關稅政策發揮出了巨大的控制力。
2007年,中國尿素總產量大約5437萬噸,出口量接近總產量的10%,這也是從2004年尿素關稅政策大轉型以來出口比重最高的一年。高出口立即招致宏觀政策的嚴厲調控。有統計顯示,2008年針對尿素大量出口,國家總共8次調整關稅稅則,最高稅率曾達到185%。在政策高壓之下,2008、2009 連續兩年,尿素出口持續回落。
進入2010年下半年,受國際市場和低關稅拉動,低迷許久的尿素出口重拾升勢。截至10月份,根據記者的統計,目前的出口占國內總產量之比已達8.5%。尿素蜂擁出口,與國內貨緊價揚的格局相疊加,政策層隨時都會祭出關稅大旗,新一輪關稅調控眼下終于出爐。
從支持尿素出口創匯到取消出口退稅,再到征收出口關稅,直至今日征收特別關稅,五六年間,關稅政策走出了一條明晰的路線:尿素產業作為資源型產業,必須立足國內,服務中國農業,尿素行業絕不可能成為出口導向型行業。
專家指出,在產能過剩的紅海中苦苦掙扎的尿素企業,如果將賭注押在空間越來越窄的出口市場上,它所面臨的政策風險和生存危機將會與日俱增。
二重門:匯率
一位不愿具名的國際化肥貿易商說:尿素出口企業未來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匯率、一是成本,而這兩點,從長期來看,都無法讓人看好。人民幣幣值上升正悄無聲息地成為橫亙在尿素出口之路上的第二道障礙。
從中國政府2005年7月21日宣布啟動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開始,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就一直處在上升的通道當中。一項報告稱,自匯率改革實施后五年來,人民幣其實已經升值達22%。但從目前觀察,由于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升值壓力還在繼續甚至不降反升。日前,美國政府相繼推出的《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得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進一步走強。而這給尿素出口無疑增添了新的困難。
安徽省化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夏英彪在日前的一次講話中介紹,匯率每增加2%,我們尿素出口企業生產成本就要增加42元。這對本身就不具備成本優勢的中國尿素競爭力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據有關人士分析,2009年中國化肥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5%,人民幣升值3%,就能將化肥出口企業的利潤全部吞噬。如果升值10%,中國化肥將難以邁出國門。
其實,人民幣幣值上升的不利影響并不僅限于此。“目前我們的尿素成本太高了,加之匯率的波動,不排除未來中東等地區的廉價尿素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三重門:成本
價差是推動尿素出口最主要的動力,而決定價差的根本在于產品成本。正如上述貿易人士所稱,中國尿素成本居高不下,從長遠來看,低附加值、低利潤出口的中國尿素產業實難以為繼。“中國尿素大都低價出口,利潤空間其實很低。”上述人士表示。
山東魯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姜吉濤副總經理透露,中東海灣地區一批陸續開工上馬的化肥項目,因為擁有強大的資源優勢, 將會對未來的尿素國際市場帶來很大沖擊。據他推算,中東地區依托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其生產的尿素成本至少比國內低五分之一左右。
夏英彪也同樣對尿素出口的未來表示擔憂:當前化肥市場的國際競爭非常激烈。過去海灣等國家主要輸出石油和天然氣,近5年來,中東地區大力發展石油化學工業,上馬合成氨裝置,他們重點瞄準的就是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
據了解,就尿素出口國來說,烏克蘭、俄羅斯和中東這三個主產地都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中國的化肥成本在國際上處于中等水平,遠距離出口很難有競爭優勢,因此,中國的尿素出口主陣地僅局限于東南亞。
不僅如此,隨著中國資源價格改革的展開和環境保護力度的增強,尿素產業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趨勢將不可逆轉,成本將越來越高。
姜吉濤在前不久召開的磷復肥產銷會上說,現在煤炭價格已經非常之高,有的地方甚至已達到每噸1700~1800元,煤炭占尿素成本七成上下,煤炭價格劇增必然導致成本急劇上升。氣頭企業同樣也備受成本高企煎熬。有人做過測算,今年6月份的調價使得氣頭企業尿素成本每噸增加160余元。
一項調查顯示,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尿素出口國的生產能源基本以天然氣為主,相對于我國煤炭為主、油氣為輔的尿素生產格局,國際市場尿素成本優勢更加突出。據了解,俄羅斯氣頭尿素的天然氣價格為0.30元/立方米左右;中東地區約0.25元;而中國氣頭企業的平均價格達1.18元左右。
四重門:過剩
對國內尿素出口企業而言,最大的威脅也許在于,不久的將來,過剩的陰霾同樣會降臨到全球尿素市場之上。
稍早前曾有媒體報道, 2009年全球尿素產量為1.517億噸。 2010年中國、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將新增800萬噸產能,全球尿素產能接近 1.788億噸,按92%~93%的全球最大開工率計,2010年尿素產量為1.652億噸。從需求來看,去年全球尿素需求約為1.48億噸,而2010 年全球尿素需求預計達1.564億噸。全球尿素供需數據顯示,2009年過剩1050萬噸,預計2010年過剩略有減少,為890萬噸。
國際肥料工業協會的數據同樣證明了全球尿素將逐步陷入過剩。據其報告稱,2010~2014年期間全球尿素整體供應過剩,2010年過剩500萬噸,2013年過剩900萬噸,2014年過剩量將達到1900萬噸。
不過,來自亞梅洛巴公司的張鵬卻認為,尿素產能過剩與否應當放在一個大區域中來考量。“我認為,至少在亞洲來說,供求是基本均衡的,像今年印尼和印度的標購量就很大。”張鵬說。
姜吉濤則對這個觀點有所保留。一方面他認為,短期內,我們的尿素在在東南亞傳統市場如越南、孟加拉、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競爭優勢明顯,但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市場優勢并不樂觀。
而真實的情況是,在這些中國傳統出口市場,產能擴充和提高本國尿素自給率的努力也早已經開始。
資料顯示,世界尿素第一進口大國印度,今年初推行肥料養分補貼政策以來,印度眾多化肥企業紛紛擴產,據估計,短期內印度化肥自給率將大大提高,將來有望邁進出口國行列。
越南同樣在為擴能不遺余力,進口數據佐證了越南對國際尿素市場的期待正日益下降。2009年越南進口尿素高達139.7萬噸,而據預計,2010年越南全年尿素進口量不會超過95萬噸。
另據國際化肥工業協會今年發布的報告,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在今年尿素產能都將發生大的變化。而他們都是我們傳統的出口目標國。吳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