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國農藥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元年——在10月19日于上海舉行的第十屆全國農藥交流會上,眾多企業都提到了這一點。而當記者問及如何突破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困局,謀劃做強做大時,企業家們最先將話題引到了目前正在由農業部牽頭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上。
現有的《農藥管理條例》已經存在13年之久,卻仍在管理著形勢和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農藥企業。而政府部門不斷提高農藥登記的門檻,使農藥登記的費用大幅增加,尤其是新農藥產品的登記費用以百萬元計,登記費用已經占到農藥生產成本的30%~40%,農藥生產的綜合成本明顯上升,令農藥企業不堪重負。
好的消息是,農業部已經開始牽頭對舊《條例》進行修訂;壞的消息是,記者拿到的一份《農藥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第二次征求意見)》,并沒有讓企業感到管理風格的變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個修訂稿還是老樣子,為了登記而登記,為了管理而管理,沒有關于如何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內容,希望《條例》制定部門能夠理性對待農藥企業的現狀和呼聲!
在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叔寶看來,目前最新的修訂稿,更多地是明確了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劃分,而不是側重于如何優化管理,如何理順農藥登記問題。
尤其是國家新近發布的《農藥產業政策》,明確提出了要促進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等,給了企業很大的鼓勵。但這些“新風”并沒有吹進新修訂的《條例》中。
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新近發布的《農藥產業政策》中明確提到了促進優勢企業做大做強,而新修訂的《條例》并沒有明確提出這一點,也沒有提到如何促進企業集約化和品牌化發展的內容。浙江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俊表示,新《條例》應該與產業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而現在的修訂稿與產業政策脫節,應該加入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進而提高產業集中度等內容。孫叔寶也認為,現行的農藥產品許可證管理,同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規劃等不相銜接,易造成盲目許可、產能過剩和非法生產。
有企業表示,《條例》的修訂除了應強化對農藥生產環節管理外,也應該突出解決目前農藥經營和使用環節管理薄弱的問題,比如年初發生的海南毒豇豆事件,責任完全歸咎于農藥生產企業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農民不按照有關規定使用農藥也是原因之一。
還有企業認為,在明確國務院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在農藥管理中的職責分工的前提下,應該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解決目前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職能相互交叉、缺乏溝通協調機制的問題。而且,《條例》的修訂應該遵循便民的原則,應盡可能節省社會資源,減輕企業負擔,這樣企業才能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輕裝上陣。
青島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建議,鑒于我國各地作物、病蟲草害和用藥水平等差異較大的現狀,管理過于集中難以切實奏效,實行中央和地方分管比較符合國情。即農藥總量調控、產品(原藥和劑型)結構、總體工業布局、原藥登記、發展規劃及新品種、新助劑創制等,由中央管理;因農藥的“功過”主要由原藥決定,制劑只起到充分發揮長處、改善不足或擴大應用范圍、延長使用壽命的作用,不能根本改變原藥的基本生物特性,因而周密嚴格審查原藥的安全性應該是農藥管理的重點,必須由中央來管。同時,已經允許生產的原藥,不必要在劑型加工之后再去重復相關的實驗,因為制劑加工僅是物理混合或物理化學過程,并未形成基本特性不同的新化合物,主要對加工過程中的助劑安全性及制劑物理及化學穩定性進行考察、檢測和監控即可。
記者現場收集到的意見還包括:在《條例》中設立有效的農藥企業退出機制,引導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工藝技術裝備落后、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農藥企業有序退出;針對農藥企業創新能力薄弱的問題,建議在《條例》中增加企業創新產品和改進技術、提高行業總體水平的條款,同時在農藥登記、農藥生產許可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培育創新型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建議在《條例》中強化政府監管責任,打擊取締非法生產企業,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改進和完善農藥出口管理,強調生產出口農藥產品的企業必須取得合法的生產資格,且環境保護達到規定標準,改進和完善農藥出口管理制度。農藥企業希望這些意見能夠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使《條例》真正起到規范企業與市場,促進農藥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