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藥殘留和毒素與食品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今年以來,全國范圍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從“毒豇豆”事件到北京市場檢出部分茶葉存在農藥殘留,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前所未有。與會者一致認為,目前國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亟待健全,通過建立先進的農產品農藥殘留和生物毒素分析方法、開展食品生物毒素的去除研究以及完善農藥暴露風險評價方法來保證食品安全,而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
據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的宋穩成博士介紹,限制食品中的農藥殘留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全球農業科技面臨的重大挑戰,但是由于中國在風險及法律體系、技術研究方法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致使健全農藥殘留標準成了保證中國食品安全所面臨的最緊迫任務。現在中國的食品農藥殘留標準僅有807項,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有3338 項,歐盟14.5萬項,美國1萬多項,日本5萬多項。
據了解,農藥殘留標準作為管理與技術的結合體,貫穿在安全監管的全過程,既是指導和規范各責任主體生產經營行為的自控準繩,又是政府部門開展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法律依據。對此,作為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主席國,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2005年公布了國家標準,對食品中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進行了明確規定,2006年出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7年出臺了《農藥管理規定》,2009年出臺了《食品安全法》,今年又成立了第一屆農藥殘留標準評審委員會,以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強行限定,保證食品安全。
中國農業大學潘燦平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9年蔬菜、畜產品、水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分別達到 96.4%、99.5%和97.2%,與世界水平相近。事實上,中國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并不比歐美發達國家低,部分項目的限量值還嚴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如甲胺磷中國規定不得檢出,而美國是不大于每公斤1毫克,歐盟是每公斤不大于0.1毫克。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發布的有關標準判定合格率,還要高出兩個百分點左右。盡管如此,專家認為相關標準缺失仍是制約食品安全工作的關鍵。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葉紀明表示,健全我國農藥殘留標準刻不容緩,在今后3年內,中國農藥殘留標準將達到7000項左右。在9月初召開的第一屆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周普國指出,我國標準制定和轉化工作開局良好,目前,已完成300項新制定標準的草案編制工作;轉化700項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所需的 2300批次殘留監測任務也正在開展。標準清理工作推進順利,目前,355項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在75種農產品中實際殘留量的監測工作已全部完成,共生成5 萬多個監測數據;28項檢測方法標準正在全國18家科研單位開展重復性驗證試驗。